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8月26日举行“斯盛论坛”第十二场学术报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徐艳玲以“导师‘说’:铸魂润无声”为题为学院全体教师作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鹏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首先,徐艳玲带领我院师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相统一”与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的“六要”素质新要求,并以此为语境展开报告。
徐艳玲提出,“作为导师,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导’,不仅要在学生的学业上‘导’,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导’。”她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例,讲述导师应当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不仅要关注现实社会教育现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精神动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发挥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的作用。
最后,徐艳玲谈到作为导师的心得体会,她认为,导师的幸福很简单,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学生的变化,作为思政课老师或导师,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报告会结束后,张鹏指出,作为导师需要具备责任心和爱心,导师要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更是精神上的引导,并呼吁大家共同前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审核:张 鹏
终审:赵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