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理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稳就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和学校有关文件要求,全员联动、多维协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小结,做好统筹谋划、夯实服务支撑、构筑空中“鹊桥”,确保就业工作不断线,积极推动毕业生充分稳定就业。
“云”调研,让科学研判“有依据”
为精准了解掌握毕业生求职需求和就业意向,确保服务精准度,理学院在学校就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专项调研工作,涉及疫情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进展、毕业生思想状况、就业意向和困难诉求等多个方面。根据调研情况,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状况逐一摸底,分类别、按意向建立毕业生工作台账。根据台账显示,有求职意愿的学生参加过网络招聘的不足三成,更多同学持观望态度,因此,理学院围绕“为什么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借助线上平台,召开毕业班学生干部座谈会,发现“在家安逸没有就业氛围”“不敢迈出第一步”“迷茫没有明确求职方向”“对用人单位不满意”等多个现实因素。理学院及时调整优化服务举措,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全方位、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
“云”资源,让就业渠道“保畅通”
理学院深入挖掘校友资源、合作资源、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院领导、老师们纷纷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单位三十余家,丰富岗位资源。学院筛选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网签单位,通过电话咨询等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学院组织专人负责筛选各大招聘会、各兄弟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每日汇总后发给学生,尽可能的拓展就业信息渠道。
“云”指导,让就业辅导“有温度”
理学院根据台账对毕业生实行分类细化指导,实施“一人一策,跟踪指导,精准发力”的工作策略,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教研室主任、论文指导老师、毕业生辅导员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开展简历制作、求职心理调适等个性化的辅导。同时,针对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点对点”的推送招聘信息,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岗位。仅毕业班辅导员一人,就跟一百余位毕业生一对一电话联系,少则10分钟,多则半小时,或是调整就业观念、或是政策引导、或是就业技巧、或是督促提醒,虽不能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但通过线上的贴心指导,让就业有效果、有温度。
“云”服务,让分类指导“有成效”
针对毕业生考研、就业等不同类型的现实情况,通过“考研群”“就业群”“班级群”分批次、分类别召开线上会议和发布通知,对毕业生进行分类帮扶和指导,积极组织引导和动员毕业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考研复试的同学,在解读考研政策、分析考研形势的同时,强化考研复试服务,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模拟面试,并由论文指导老师“点对点”“一对一”跟进指导。针对就业同学,在充分利用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处的“线上招聘会”“线上训练营”“线上巅峰访谈”等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做到每周三个“一”:一次优质企业专场宣讲会、一次线上朋辈分享会、一次就业指导会。同时,锁定未就业群体,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的学生共同分享求职信息、相互提醒和支持,每周网格长向辅导员汇报就业情况、反映困难诉求。
截止到目前,学院签约人数、考研初试成绩较去年同期均有一定提高,为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就业方针、政策,切实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指导,做到个性指导“人性化”,就业跟踪“数据化”,让数据对照发“力”,就业服务到"家",助力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作者:刘霞
编审:赵庆利
终审:全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