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案说纪”2024年第1期】“不正”家风典型案例/专题片《家风不正遗祸患 清廉传家惠久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本期“以案说纪”聚焦“不正家风”典型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官发财两条道,但偏偏有些干部却想好事成双,做官的风光与发财的实惠一个都不能少,最终必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家风好,家道兴、仕途正;家风差,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而治好家的前提,是正自身。党员干部要戒贪止欲,牢记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造福人民,管好家属和身边人,坚决堵住“后院”墙缝里的腐败之风。

【内容一】“不正”家风典型案例

“不正家风”典型案例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治国必先齐家。领导干部只有首先正身齐家,教好子女、管好家人,才能一心在公,用好权力、干好事业。然而,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不仅没能“正身律己”,没有守住公权的边界,反而溺爱子女、纵容家人,任其将职权当特权,拿公权换私利。最终,正是万般溺爱的儿子将自己送进铁窗、情同手足的兄弟让自己身败名裂、患难与共的妻子让自己跌入深渊……

溺爱子女

1

案例

①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的落马,则为那些溺爱子女、家教不严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法院判决书显示,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儿子刘德成收受的达到3400余万元。而儿子的贪婪,则直接源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刘德成记得:“小的时候我爸每次在路上都会跟我说,做人要学会走捷径。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

刘铁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长大后的刘德成,脑海中全是父亲灌输的扭曲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是他后来为何会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来大肆攫取金钱的原因所在。

公权滥用的背后是价值观的扭曲和家风的不正。正是对子女的一味溺爱,让他们最终在丢了乌纱帽的同时也毁了家庭。

②嘉兴市委原常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书记何炳荣为规避组织监督,以侄子等亲属名义违规经商办企业,出资6家公司占股分红,违规获利308.49万元;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属经营活动牟利打招呼;帮助女婿以低价获得土地,用于其公司经营物流仓储业务,并指示相关职能部门为其公司违规获得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共造成国家经济损失231.95万元。最终,何炳荣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零六个月。由于家风不正导致腐败绝非高级领导干部的专利,不论职务高低,在这方面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成为反面典型。金华市婺城区秋滨街道党工委原书记黄彩虹曾是远近闻名的“狮子型”女干部,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先后获得诸多荣誉。但精于算计的黄彩虹,早就开始了她的经商牟利计划,放任配偶利用其职务影响承揽管辖范围内建设工程的钢管租赁业务,对家属从业行为不但不约束,反而一门心思打招呼、拉业务,利用职务便利为家属实际控制的广告公司承揽所在街道办事处的广告宣传业务;宠溺其子奢靡享乐,在儿子成为党员干部后,继续出资纵容儿子违规经营观赏鱼养殖公司,并为儿子以围标串标方式租赁秋滨街道办事处下属企业厂房开办养殖公司出谋划策。2019年12月,黄彩虹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

点评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长任贵祥:像刘铁男这样的落马官员,没有认识到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对子女过度的溺爱,终会害人害己。作为领导干部,不能被舐犊之情迷惑了双眼。真正疼爱子女,就应该涵养好家风,从小培育孩子正直的品质和出众的能力,让孩子经历摸爬滚打、砥砺成才。

何炳荣、黄彩虹模糊了公私界限,将公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工作中徇私舞弊,家庭里“一家两制”,贪腐成性、狂妄行权,最终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大肆敛财。既想当官,又不想耽误发财,终究是“白日梦”一场。这再次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权力和贪欲相伴必定导致腐败,自认为很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实则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纵容亲属

1

案例

①江西德兴市委原书记何金铭,就是“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代表人物。“亲爱的弟弟,最后在这里向你下跪、向你忏悔,你受苦了。我从来也没有害过任何人,却偏偏害了你,我自己的亲弟弟,若上苍给我机会,我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报答你、呵护你……”这是何金铭的哥哥何荣钦在狱中写给弟弟的一段话。

在何金铭担任德兴市委书记期间,哥哥何荣钦利用弟弟的职务影响力,在德兴肆无忌惮地插手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从中获取巨额利益。而何金铭,不仅对哥哥插手工程视而不见,自己也从中收受贿赂。变味的“亲情”,就像白蚁慢慢地啃噬着何金铭的纪律防线和最后的良知。

对哥哥的纵容,最终让何金铭品尝到了亲情的苦涩一面。他因存在纵容亲属插手工程,收受贿赂249万元,生活作风腐化堕落等严重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5年4月,江西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

②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苏利冕出身贫寒,早期一心扑在事业上。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和年龄的增长,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放松自我要求,家风败坏祸及配偶、子女。苏利冕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无论经商、收受礼金礼卡,甚至受贿的钱物,家庭成员都或多或少有所参与,特别是我儿子参与其中的程度较深,从小逢年过节收受礼金礼物,到国外读书收受老板赞助的零用钱。回国后经商办企业的本事没学会,而我的不良习气却在他身上暴露无遗。”如今身陷囹圄的苏利冕坦言,仅从物质上满足子女是种溺爱,为教好儿子没少磨过嘴皮子,但自己贪图享乐,喝洋酒、吃大餐、穿名牌、收赌资,没做出好榜样,说教一百遍也没有用。事实一再印证,自身不正,极易酿出“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的苦酒。

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风正不正,影响家庭的接续发展;而领导干部家庭的家风,则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观感。衢州市柯城区不少干部群众都知道原区长方庆建对再婚妻子夏某“疼爱有加、有求必应”,夏某利用其权力捞取好处,这在当地并不是秘密。请托人投其所好,送礼就送高档商场购物卡、奢侈品牌衣物,大大满足了夏某的虚荣心。几年时间,夏某购买和人家送的服装、皮包等奢侈品就价值几十万元,最贵的一件衣服花了6万元。经查实,方庆建收受他人财物都与夏某充分沟通,并将赃款赃物交给夏某支配和使用,对夏某贪欲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影响。在忏悔录中,方庆建讲到,“因为我的职务提升,特别是当了区长,她说话的分量不一样了,办事顺利了,身边说好话的人多起来了,她的优越感、虚荣心也强起来了”。正是这种领导夫人的光环,使夏某迷失了自我,从一名获得过诸多荣誉的教师,沉沦为金钱的奴隶,也把丈夫推向腐败深渊。

2

点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要管好家人和亲属,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家庭教育。领导干部在本人严守权力界限的同时,必须谨记,在对待家人上,严管才是厚爱。只有用好权力,管好家人,事业才能长久,家业才能长兴。

苏利冕、方庆建都曾是奋发向上、实绩突出、得到重用的领导干部,理应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和行为品德,但却防线大开、贪欲膨胀,终致以身试法,自毁前程。过分溺爱子女、纵容家属,必将祸起萧墙。苏、方两人不但不为配偶、子女做好榜样,反而大开方便之门,任由“老板”“朋友”围猎亲属,心存侥幸、自我麻痹,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封妻荫子

1

案例

①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许爱民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影响,为女儿、女婿在公务员录用和职务晋升方面谋取利益。2015年2月17日,中纪委对许爱民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而就在一个月前,景德镇政协撤销了景德镇市财政局原副调研员杨燕萍、市政协原副县级干部许灿灿政协委员资格。杨燕萍、许灿灿分别为许爱民的妻子和女儿。2014年年底,许爱民的女婿、许灿灿的丈夫徐楷因涉嫌违规提拔和年龄履历造假被查,被免去鹰潭市团市委书记职务和政协委员资格。一家出了4个政协委员,又先后被撤销资格,一时在坊间引发热议。

②家风决定家业成败,也进一步影响党风政风。从近年来查处案例看,个人道德败坏、家庭怙贪助贪的案件占比不小,“一人当官,全家受贿”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领导干部自身理想信念失守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家规不正、家风涣散,不能严以修身,更不能严以治家,害了自己,也坑了全家。

温州市瓯海区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千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涉及其妻子、儿子、岳父,乃至未婚儿媳等多人,是典型的家族式腐败。这种“全家腐”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家风败坏、以贪为荣。刘晓千担任建设局长后,不重视家风建设,纵容其妻子、儿子等家庭成员利用自己的职务或职务影响参与违纪违法活动,捞取不正当经济利益。通过妻子收取相关企业4笔贿赂,共计204.61万元;通过岳父收受某公司190万元贿款,并将其中30万转给儿子及其未婚妻使用;要求聘任其儿子就业的某置业公司负责人予以照顾,儿子不上班照样领取工资26.4万余元;打招呼为未婚儿媳介绍并承接设计、装饰工程等。全家上下齐努力,腐败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收受的钱物,只能是罪恶的化身、犯罪的证据。

2

点评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身为领导干部,既要管住自己,又要管好亲人家属。领导干部之所以想着为家人加官晋爵,还是特权观念和不正家风在作祟,他们以为提拔了家人,就为自己留了后路,即使将来退了,仍有权力的庇护。实际上,这样做得不偿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刘晓千曾是“全家骄傲”,最终沦为“家族耻辱”,造成悲剧的根子还是其本人,既没有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也没有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权力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掉一家人。全家收礼收钱“同气连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家族式腐败”现象,为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同时敲响警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内容二】专题片《家风不正遗祸患 清廉传家惠久远》

父子上阵、夫妻联手、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戴白手套”“收黑钱”,这种类似的“一人当官、全家同腐”案例,近年来并不少见。

专题片《家风不正遗祸患 清廉传家惠久远——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家风不正,祸患不远”的警钟。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家风这堂课上好,不然,“全家腐”的结局,必然是“全家哭”。


↓请看视频↓


《家庭失德 祸患不远》

《家教不严 伤亲害己》

《家风不正 必有灾殃》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内容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最近落马的几名中管干部,在他们一连串的违纪违法事实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风不正。

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生活腐化堕落,家风不正,治家不严,对家人失管失教”;

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家风不正,对家属失管失教;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私的工具”;

重庆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熊雪,“家风不正,对配偶不管不教”。

也是在近期,湖南数次通报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有人纵容默许配偶“打牌子”办事牟利;有人为儿子从事经营活动“搭台”;有人用职权为女婿入股的养殖场“定制”国家奖补资金。

这些年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无论级别高低,家风不正、“祸起萧墙”乃至“全家腐”者大有人在。

家,本是人生最温暖的港湾,为何却成了一些领导干部跌倒的深坑?

从查办的案件来看,家风不正、亲属子女失管失教,根子还是出在党员干部自身。

他们有的沉迷低级趣味,不注重修身立德,给配偶、子女做坏示范。

有的向配偶、子女灌输“潜规则”等错误思想,带着他们共同违纪违法。

有的带着“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封建思想,大搞家族式特权。

有的以“回馈亲情”“补偿亲人”为名、行满足私欲之实,把家庭搞成了腐败共同体。

结果无一例外,一个自身不正的党员干部,带着一帮贪婪的家人,走向毁灭。

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就是一个把家人往坑里带的典型。

张琦出身贫寒,曾是投身海南建设的弄潮儿。但随着职务升迁,张琦几乎天天参加酒局饭局,频繁出入歌厅舞场,热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认为这种纵情享乐、奢靡无度的生活就是“幸福”,他自己一个人“幸福”还不够,要带着家人一起“幸福”。

他的妻子钱某本来是一个善良质朴的人;儿子张某也曾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1991年,张琦把妻儿接到海南,开始与他们一起分享“幸福生活”。

在张琦带领下,一家人流连于山珍海味、美酒佳酿的高端宴请,穿梭在私人会所、温泉别墅、豪华酒堡等高档场所。

慢慢地,张琦追求排场、贪图享乐的做派深深影响了妻子和儿子,他们无所顾忌地利用张琦的权力捞取利益,长期收受他人财物,大到上千万的房产,小到几千元的对联,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党的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

据统计,在张琦共1.07亿余元涉案金额中,他本人直接收受的不到200万元,其余均是通过妻子和儿子收受的。后来,连儿媳妇也开始直接向老板伸手要钱。

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他的家人。党员干部自己要求严格,就绝不会像张琦这样允许家人任性妄为,家人哪还有腐败的空间?与其说是某某被家人“坑惨”,不如说是自身不正的他们把家人带向歧途。

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低估了家庭面临的“围猎”风险,长期忽视家风建设,没有对家人作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导致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到家里来。

余锡盆,广东省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他的堕落,就是典型的祸起萧墙。

在余锡盆的回忆中,早期他拒绝过不少商人老板的行贿。有的老板提出要给余锡盆送干股,他拒绝。有的公司在他的车尾箱里放一箱港币,他坚决退还。有的老板抱着一捆钱到余锡盆的办公室,余锡盆直接把钱扔出走廊……

正面难攻,侧面下手。一些老板发现了余锡盆“软肋”——他对妻子刘某言听计从。老板们就从刘某下手,给刘某安排出国旅游,提供贴心的服务,成功取悦了刘某。从此,“围猎”者就找到了一把打开余家大门的钥匙。连找余锡盆吃饭,都可以通过刘某“预约”。

刘某在和老板的接触过程中,变得爱慕虚荣,“教育”余锡盆“权力不用,过期作废”“要学会用做生意的眼光去从政”……在枕边风的吹拂下,余锡盆渐渐忘掉了初心,开始大肆敛财。

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时刻面临被“围猎”、被腐蚀的风险。“围猎”者何等精明,既然不能直接给党员干部施以贿赂,那么就走曲线,在党员干部的亲属子女身上下功夫。余锡盆的案例警示我们:在自家后院儿扎紧拒腐防变的篱笆很重要!

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没法正确对待亲情,养而不教、爱而不管,对家人无原则地宠溺、无立场地盲从,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

2019年1月,天津市东丽区原建设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白宝忠和他的妻子宋文华同一天被立案审查调查,连同儿子一起被采取留置措施。

在儿子小时候,白宝忠、宋文华对他缺失关心和陪伴,就从物质上补偿。儿子白某从小吃大餐、穿名牌,逢年过节能收到“四面八方”送来的礼金礼物,零花钱多得花不完。白某从小在思想观念中就把金钱看得非常重,觉得只要有钱就有了一切。

白宝忠与白某的父子关系一直很紧张,几乎不怎么交流。父爱没有体现在关爱和教导上,而是异化成了骄纵。白某在外惹事被拘留,白宝忠马上赶到派出所把儿子“捞”出来。这让白某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位子、有权力,什么事都能办到。

大学毕业后,白某为了快速“致富”,打起了利用父母的权力和关系赚钱的主意。他打着白宝忠的旗号,直接插手全区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向商人老板索要钱财,被群众称为“东丽白大少”。

白宝忠和宋文华无法纠正儿子的行为,只能假装不知道,甚至默许纵容。后来他们又为亲家谋取不法利益开“口子”。直到最后,从“全家福”到“全家腐”再到“全家覆”。

爱子,教之以义方。党员干部坚决不能因所谓“亏欠心理”“补偿心理”而放松对家人的要求,更不能对错误行为纵容放任。要对家人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坚决禁止家人在自己职权管辖范围内搞经营性活动,防止腐败从家里滋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风不染尘,清廉惠久远。建设优良家风,领导干部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锤炼党性、涵养作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能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戒贪弃污,进而引领一方清风正气,让好家风成为广受推崇、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家风建设,永远要摆在重要位置!

来源: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山东建筑大学 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