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一组涉及青年干部腐败的案例。今年3月初举行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年轻干部:“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广大年轻干部要谨记教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戒尺”高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自尊、自警、自爱、自省的态度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
内容一:一件衣服6.4万,一个包超20万!青年干部屡屡贪腐,单位还很难察觉?
一件衣服价值6.4万元,一个包超过20万元,1990年出生的王雪花钱如流水,而且买完东西就拍照发朋友圈,在大家另类的追捧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原来,王雪是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出纳员,她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均被其个人奢侈消费、高档生活挥霍一空。近日,北京市纪委监委通报了这起案件。王雪已被法院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像王雪这样的“90后”乃至“95后”青年干部腐败案例,近年来却并不鲜见。
另一起案件中,1991年出生的肖一南原系东城区人事考试中心科员,在建造师考试、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等九次国家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核期间,肖一南违反相关规定,通过不正当手段确认了3800余名不符合报名条件人员的考试资格,收受贿赂款共计人民币49万元。2018年11月,他被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岁数不大,职务不高,但涉案金额不少”,随着干部年轻化,贪腐也出现“初犯”低龄化的趋势。
“最年轻落马干部”的记录不断被刷新:
2017年,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的原会计兼出纳张艺虚构骗取社保资金,侵吞养老金等手段共计40余万元,案发时年仅25岁;
2018年,嘉善县国税局一劳务派遣的“95后” 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刚刚20岁出头……
虽然这些青年干部并非身居高位,但却往往身居“要职”,往往处于税务、社保、财务、出纳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这些部门和岗位大多直接与金钱打交道,有些存在操作系统权力过于集中,工作程序不规范,自由裁量幅度过大,加上日常监督管理严重缺失,给这些“蝇贪”疯狂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
不少案件中,监管的长期缺位令人瞠目。
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一名青年干部赵晶利用职务便利,截留单位退休人员企业补贴款、抚恤金,打入其个人和家属银行账户,非法占有公款共计人民币163万余元,用于其个人消费、购买理财产品等多项支出。
令人费解的是,赵晶作为人事干部,却长期从事向银行递交工资数据材料这项本该由财务人员负责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个财务“门外汉”,却能利用单位管理漏洞,在近五年的时间内屡屡得手。
“已有财务制度和审核制度没有得到执行,监管也存在漏洞。”专案组工作人员表示,赵晶在数据制作和递交的整个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员、主管领导并未对其进行认真审核,使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也为赵晶贪污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
文章开头提到的王雪,也是利用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漏洞,通过假的银行对账单,模仿单位领导的签字,使用现金支票,把公款转移到个人的银行账户。后来,连现金支票都懒得用了,直接通过银联转账将单位账户的钱转到自己名下。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整个单位对王雪的违法犯罪行为毫无察觉,致使其更加肆无忌惮。
这些违纪违法问题之所以发生,与所在单位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缺位有很大关系。专家建议,应规范基层财政管理,制定财政资金账户管理办法,严格账户审批、监控,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监管。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二十多岁的青年干部正是事业刚刚起步,为何要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面对欲望和诱惑,因私心贪欲占据上风、荣辱观发生错位、价值观出现偏差,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导致美好的青春戛然转折,令人痛惜。前面提到的肖一南案中,肖一南这样解释自己的举动:“当时有点茫然,觉得自己在一个基层事业单位也没有什么晋升空间,就动了歪心思挣钱。”
不少案例中,一些青年干部贪慕虚荣、热衷炫富攀比,习惯超前消费、奢侈消费,还有的甚至挪用公款去升级网游装备、给网络主播打赏。正如王雪案的办案人员所说,像王雪这类青年干部,普遍滋生了急功近利、贪图享乐、互相攀比的不良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严重扭曲和错位。在这些不良观念的影响下,伸手侵吞、骗取公共财物,以满足日渐膨胀的私欲。
应该看到,“腐败年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缺失。青年干部初涉职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不够牢固,对权力和责任没有明晰地认知,对党纪国法也缺乏敬畏之心,法纪规矩意识不强,廉政自律能力较差。有的部门负责人未有效履行主体责任,对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干部队伍纪律涣散,导致青年干部的偏航之举未能及时得以纠正,以致彻底迷失。
廉政专家指出,预防“贪腐年轻化”,需要严把教育关和监督关。要始终狠抓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的日常化、经常化,引导年轻干部时时锤炼自己的党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胸中,把纪律的红线记在心里,时时处处自警、自省、自律。同时,要健全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用严密的制度安排、扎实的制度笼子为青年干部贪腐建好“防火墙”。
内容二:腐败“低龄化”问题须引起警惕!年轻干部要有为,莫妄为!

“高度关注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加强教育管理监督。”15日全文公布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这样一句话引人注目。
年轻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能不能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近年来,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并不少见,一些“80后”甚至“90后”干部贪污腐化,动辄侵吞、骗取巨额公款的报道屡见不鲜。这种腐败“低龄化”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高度关注”,凸显力度。在本月初举行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廉洁从政对年轻干部谆谆教诲。他指出,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年轻有为,不要胡作非为。不少年轻干部犯下大错,正是因为初尝权力滋味却缺乏定力、妄图“权力兑现”,抱着侥幸心理触红线、越雷池,以此满足物质上的欲望。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者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一心为民者才能更上层楼。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年轻干部所在的各级党组织要扛起管党治党责任,绝不能重选拔、轻管理,必须把教育监督管理贯穿干部培养的全过程。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各个单位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针对年轻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常“咬耳扯袖”,多“红脸出汗”,让年轻干部知敬畏、明法纪,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好干部变成“案中人”。
当前正处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年轻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一名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要靠组织培养,要靠自身努力。为政生涯中,年轻干部免不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戒尺”高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自尊、自警、自爱、自省的态度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才能行得端、走得正,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期盼。
内容三:腐败逐渐“低龄化”?多个案例引人警醒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高度关注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年轻干部能否做到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
今日(4月7日),中纪委官网发文《深度关注 | 警惕腐败低龄化》,深度剖析了腐败低龄化现象及背后根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开发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原副主任张裕的“成长起点非常好”,大学毕业不久便考入街道办事处,28岁就被提拔为中心副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街道中层干部”。但张裕没有珍惜组织的信任,自我膨胀,逐渐开始要面子、讲攀比,享受老板们“众星捧月”的优越感,最终步入歧途。
在单位,张裕主要负责管理辖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与制造企业尤其是环保工程公司打交道较多。
据他回忆,第一次“伸手”是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的诱惑。而促使张裕在堕落深渊中走得更远的,是一款网络游戏。这款游戏购买装备的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开销越来越大,张裕的工资收入开始不够用了。囊中羞涩时,张裕想到了那些“交好”的老板。于是,他先是以借为由,向环保工程公司老板郭某“借款”2万元。
从第一次收礼、第一次接受吃请,到第一次开口“借钱”,贪欲在张裕心中逐渐膨胀。辖区内一些环保工程公司老板以祝贺张裕结婚、买房为由送上礼金,以逢年过节为名送上红包,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
因犯受贿罪,年仅30岁的张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28万元。

还有一种违纪违法的年轻干部,他们不在领导岗位,甚至没有“在编”,但处于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要岗位。即便他们看上去不那么“显眼”,却利用手中的权力,钻制度漏洞大肆敛财。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原鹿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出纳杨光曦挪用公款900多万元被县纪委监委立案查处并通报曝光。
杨光曦是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90后”。2015年底,杨光曦开始接触到网络赌博。2017年2月,杨光曦受聘任原县卫计局出纳时,他仍在参与网络赌博,而且赌瘾越来越大。为了翻本,他在网上借了很多小额贷款,仍是血本无归,最终,想到了自己经手的公款。
此时的杨光曦负责保管转账支票,私自截留前任会计的个人印鉴。由于县红十字会公章管理使用不严,他悄悄利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把县红十字会的账户资金134万余元装进自己囊中,投入网络赌博,很快就赔了个精光。县红十字会账户被他“洗劫一空”后,他又通过虚列款项,假冒财务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私自加盖单位公章等方式,先后94次挪用单位资金812万余元。

腐败低龄化,深刻说明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潜伏性、危害性。梳理近年来典型案例,年轻干部腐败存在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从年龄上看,违纪违法低龄化程度加重,部分干部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犯案;从岗位上看,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是涉案“重灾区”。
○第二,年轻干部腐败注重“体验感”,目的性强,急于权力变现。不同于一些案件中,领导干部将收受的现金或金银珠宝堆放于家中,时不时欣赏把玩;也不同于一些干部以“为家人子女攒下资本”为动机,收受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的行为。一些年轻干部在落网后,涉案资金多半已经挥霍一空,不仅账户上没有什么钱,甚至依然背负着巨额债务。
○第三,年轻干部腐败呈现出部分年轻人的社会生活特征,日常生活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甚至热衷炫富攀比,为此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比如有的收受贿赂用于美容整形,有的挪用公款归还网贷,有的截留民生资金购买奢侈品、打赏网络主播……
○此外,由于涉世未深,年轻干部还容易成为他人进行违纪违法的“中间人”。在部分案件中,年轻干部变成一些领导干部实施违法犯罪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工具。“一些领导干部碍于自己的身份和级别,不方便亲自出面,就把年轻的干部培养成他的‘小弟’,与他共同分赃。年轻干部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步入歧途。”

今年3月初举行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教诲年轻干部:“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如何应对年轻干部腐败问题?广大年轻干部又该如何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人民论坛》对此多次刊文予以关注。首先,严把入口关,选拔那些自觉遵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干部,以及经过严格党内生活锻炼的年轻干部。服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是年轻干部的应有品质。自觉服从监督,就意味着经常接受严格的党性教育,就意味着年轻干部珍重自己的人格、声誉和形象,意味着年轻干部有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年轻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关口前移,紧绷拒腐防变这根弦,把组织的纪律和要求内化为自觉的意志和信念,不断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将年轻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纪律、履行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表现等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范畴,让监督管理考核真正成为识别优秀年轻干部的“利器”。
其次,各级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多关心、多指导,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党员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错误,用循序渐进的任务锻炼他们。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纪律规矩教育,增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和担当,使其在面对社会不良风气和诱惑时,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可以建立年轻干部思想动态监管监测体系,要用活用好约谈手段,定期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同时,各级党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发挥惩戒职能,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
最后,年轻干部自身要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政治上坚持正确立场,摒除各种干扰、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强不强,首先要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真正牢记初心使命,在灵魂深处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用敬畏之心对待名与利,用感恩、珍惜和进取之心对待事业、组织、群众,始终保持心态平和、心境淡定;才能做到慎细微、慎独处、慎身边,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管好家人、身边人,不存私心、不谋私利、不徇私情;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自尊、自警、自爱、自省的态度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才能行得端、走得正,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