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机关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有关安排,机关各支部书记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党委组织部(党校、巡查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李建军: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我深切感受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领悟“两个确立”,从实践的深度落实“两个确立”,从标杆的刻度把握“两个确立”。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二是要加强政治建设,生动践行“两个确立”。三是要扛起政治担当,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下一步组织部将会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一是抓好分级分类开展领导干部学习培训。二是抓好组工干部自身的学习实践。三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实践。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发展评估与规划处党支部书记 张志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极其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组织实施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筹划设计好学校发展改革机制,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大魄力深化改革开放,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充分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做贡献。
校工会、审计处联合党支部书记 朱祖强:通过聆听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和会后学习使我这名审计干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审计工作指明了道路、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深刻领悟核心要义,把三个务必作为指引工作方向的灯塔,全力践行使命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到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坚决扛起“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责任和担当。要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紧紧抓住师生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着力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科技强审,紧密结合职能职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推动新时代学校审计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校合作发展办公室、校友会及教育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书记 陈兆涛: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成功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又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明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合作发展办公室作为学校面向国内开展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学校发展的窗口,将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探索校内外双向互促、供给需求协同发力的路径模式,构筑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力争在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突破、在高水平合作开放活校上有新突破,不断服务学校办学特色体系化创新高质量发展。
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书记 范夕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所做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成就变革,透彻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谋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路径,全文主题鲜明,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是一篇马克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深刻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高校科技期刊要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在强国建设征程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汇聚和传播科技成果的平台,学报期刊要坚守初心,促进创新:一是要贯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二是要主动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组织专栏,及时报道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接下来我们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向组织专题;三是积极对接一线科研人员,汇聚科技人才,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学科发展,在促进学校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科技期刊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书记 张美生: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校作为以工为主的应用研究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育人特色。
下一步,工程训练中心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突出实践环节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产教融合项目实施为抓手,结合工程认证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实训中心实训课程以及硬件建设为基础,整合相关学院课程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符合我校学科专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审稿:李建军 张志刚 朱祖强 陈兆涛 范夕森 张美生
编审:闫 浩
终审:邵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