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动态 首页 > 建大动态 > 正文

法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做学术报告
作者:常淋林 杨雅菲   发布日期:2025-10-17   信息来源:法学院   浏览次数:

10月12日,法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胡凌教授在厚德学堂作题为“信息匹配与错配:一个网络法理论”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王翠敏主持。社会科学处处长王淑华出席活动,学院师生代表近二百人参加。

胡凌以“信息匹配”为核心议题,探讨了信息传播中“信息讲给谁听”的关键问题。他通过“网络暴力”“犯罪记录封存”等典型案例指出,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公众往往将网络信息纠纷与内容治理问题归因于“信息质量不佳”,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根源多在于“信息错配”——即信息传递对象与使用场景的不匹配,而非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或准确性。他进一步提出,应从信息错配的角度重新审视信息披露的公共政策与法律架构。胡凌指出,个性化规则往往并非单一数据决定,而是多维参数计算的结果,这凸显了信息相关性在法律制度设计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法律与信息中介机构一直在努力化解信息错配的负外部性,未来有必要在制度层面重构信息披露和使用的规范逻辑,为数字法治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讲座将前沿的网络法理论与现实中的法治问题紧密结合,启发师生跳出传统“信息质量”视角,从“信息匹配”角度重新理解信息披露制度与公共政策。本次讲座深化了师生对数字法治前沿议题的理解,为学院进一步推动法学研究服务数字时代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胡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杨浦区法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法律理论。在《法商研究》《中外法学》《东方法学》《法学家》、China Quarterly等中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2024),《合作的互联网》(合著,2024),Dynamics in Chinese Digital Commons: Law, Technology, andGovernance(2024)等。

审稿:朱宝丽 编辑:李嘉麒 编审:张之稳 终审:李展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传真:0531-86367011
邮编:250101
鲁 ICP备 06022497号-1

Copyright©2021 山东建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