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动态 首页 > 建大动态 > 正文

土木学子在祖国西陲激荡青春朝气
作者:蒋衍玺   发布日期:2025-08-20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点燃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的青春激情,他们迅速组建“丝路砼行,疆土筑基”团队,在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部署安排下,跨越近5000公里奔赴位于祖国西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在十余个村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七彩假期文化支教、行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为期半月余的志愿实践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扎在心中,让这场青春的旅程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红色铸魂:以初心为引,聚精神之魂

“原来国旗是这样诞生的呀!”这是在“走红的砼学”红色宣讲课堂上维吾尔族小朋友发出的感慨。实践团志愿者通过从国旗设计中蕴含的初心,到历史转折关头党的智慧抉择,推出《基石·脊梁》《库尔班大叔去北京》等特色精品课程,通过仪式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讲好遵义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的故事、团结的故事,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党的奋斗历程,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在每一个人的血液。“国旗上的星星,就像我们和祖国紧紧靠在一起。”这是在志愿者与孩子们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后,小朋友们所获得的感悟。实践团志愿者通过分句领唱、合唱接龙等形式教孩子们唱歌,让他们对“祖国”有了更具体的感知,心中种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志愿者带着小朋友们齐声朗诵《彩色的中国》,让祖国的斑斓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扎根。而科普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小课堂则让小朋友们看到法律法规的严明,为儿童们普及法律和安全知识,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国家安全的种子。

文化共情:以文脉为桥,筑认同之基

“‘画舫’的‘舫’是上声,读的时候要先降后升,“三更画舫穿藕花’”,志愿者耐心地帮助维吾尔族的小朋友纠正读音。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解读了古诗《咏大明湖》,为新疆小朋友展开了齐鲁文脉的画卷。当孩子们问起“什么是泉水”,志愿者便将济南趵突泉的景色与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诗意相融合,让文字中的山水有了具体的模样。莱州草编的传承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了课堂,通过细致的讲解和实时的体验,不断传递齐鲁工艺的精妙与温度。在文化学习与传承中,悄然种下了一颗“来济南看泉,到建大学习”的种子,更让这份文化浸润有了具象的情感寄托,当孩子们边唱边演绎《把未来点亮》的时候,文化浸润的力量打开了年少儿童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从故事到手艺,从舞动到邀约,齐鲁文脉的浸润如细流般淌入孩子们心间。当“泉水”“画舫”的景象和草编的纹理印入记忆,那份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与亲近,正悄然生长为更深沉的文化认同。

民族同心:以团结为壤,育童心之树

趣味运动会上,踢毽子、抛沙包、丢飞盘等团体项目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踢毽子时,维吾尔族小姑娘艾力菲热灵活的脚尖与伙伴默契配合,让彩色毽子在空中划出连贯弧线;抛沙包环节,孩子们精准的投掷总能避开队友,而对手则用敏捷的躲闪守护着集体;丢飞盘时,孩子们围圈奔跑,欢呼声中,飞盘飞过一张张不同的笑脸。篮球场上,志愿者与孩子们分队较量。汉族志愿者精准地将球传给奔跑中的维吾尔族男孩阿卜杜,阿卜杜带球突破,一个漂亮的上篮得分,场边立刻爆发出混合着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喝彩声。当孩子们为共同的目标奔跑、协作,团结友爱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懂得:无论来自哪个民族,我们都是携手同行的伙伴。在村里举办的返乡学生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一同唱歌跳舞,让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歌舞中愈发浓厚。在岳普湖县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志愿者们合唱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格外动人。当不同民族的手掌相叠,便化作了一朵朵小红花,绽放的正是民族团结的花朵,汇演情况被岳普湖县融媒体报道。

民生为本:以担当为墨,绘共富之卷

“亚克西,亚克西!”这是志愿者在家访听到关于饮水、教育等民生问题反馈的最多的赞叹。在热闹的巴扎现场,志愿者一边帮摊主码放新鲜的瓜果、整理手工织物,一边擦亮“巴扎推普站”的金招牌,教维吾尔族商家用普通话说“刚摘的葡萄,非常甜”“纯手工土布,透气又舒服”,“这个十块钱”等商业用语,让更多的维吾尔族人能够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商品买卖。在自媒体技术讲座中,志愿者讲解视频拍摄核心要素:怎样选择拍摄角度,还示范了推、拉、摇、移等运镜方法;随后大家围坐学习剪辑技巧,志愿者手把手教添加字幕、拼接画面,还特别强调标准普通话配音能增强视频传播力,让“大美新疆”被更多人看到,吸引更多人来到新疆、感受新疆。

“你们的志愿实践非常扎实,我们的孩子们对你们志愿者非常不舍,希望我们两方能够多联系多交流。”岳普湖县教育局的党组书记牛明霞与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蒋衍玺亲切交流,“接下来我们一起努力让鲁喀联系得更紧密,探索常态化的志愿实践方式,希望岳普湖县的孩子们长大能够到济南,更欢迎大家到山东建筑大学读书,同时培养引导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到岳普湖,在这里绽放他们的青春光彩。”蒋衍玺满怀深情地回复。随后,土木学院与阿其克乡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建立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校企协同:以共建为笔,绘实践蓝图

实践之余,实践团先后前往喀什广建集团、喀什新隆集团进行调研交流。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企业发展成就展,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创新创业与就业拓展等内容深入交流。在交流中,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喀什地区建筑行业的骨干支柱,历来高度重视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期待以此次访问为契机,搭建起校企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并向来访师生系统介绍了产业布局、发展前景及合作建议,详细阐述了新疆企业在人才培育与发展方面的规划举措,同时真诚鼓励和欢迎建大学子到新疆建功立业。土木工程学院师生代表介绍了校院基本情况,表达了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建设西部的强烈意愿,希望加强产学研等多方合作。随后,双方签署《山东建筑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本次志愿实践活动是土木工程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青年节给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引领青年大学生把握“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总要求,身体力行感受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大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本次实践团作为省援疆指挥部、团省委联合开展的2025年“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50支入选团队之一,在团中央立项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和团中央“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务立项的协同下开展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实践团成员获得省援疆指挥部、团省委的表彰,团队被中共阿其克乡党委授予锦旗和感谢信。

审稿:范  倩

编审:李嘉麒

终审:张之稳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传真:0531-86367011
邮编:250101
鲁 ICP备 06022497号-1

Copyright©2021 山东建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