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强化党建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6月27日上午,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林胜、院长巩克菊带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党支部,赴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开展支部联学共建、“爱心书屋”捐赠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耕读传薪,校地共育时代新人”和“联学共建强思想,共谋乡村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化高校与乡镇党组织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乐陵市委副书记丁红春、乐陵市教体局副局长李涵、乐陵市朱集镇党委副书记穆召岩、党委委员鞠广睿、朱集中学校长肖建辉、朱集中学副校长苏东岳及山东建筑大学省派第一书记田宪刚、王琳、赵春全、孙朋朋等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巩克菊、穆召岩、肖建辉分别发表致辞。巩克菊在致辞中指出,值此党的104岁生日到来之际,举行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她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落实到党员教师身上,就是矢志不渝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她希望,双方能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与理论优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穆召岩表示,山东建筑大学选派的省派第一书记团队扎根朱集镇,切实发挥了桥梁纽带和智力支撑作用。第一书记们不但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朱集镇精准破解枣树生长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依托自身学科背景优势,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肖建辉在活动中,对山东建筑大学向朱集中学慷慨捐赠610册图书表示诚挚感谢。他深情的说,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照亮学生成长道路的明灯,具有启迪心智、塑造灵魂的深远力量。山东建筑大学这份厚重的爱心捐赠,为朱集中学的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注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表示,学校将管好、用好这批图书,使其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让乡村孩子们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不负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在庄重的揭牌与捐赠仪式环节,赵林胜与李涵共同为“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校地合作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迈入新阶段;巩克菊与长肖建辉共同为“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心书屋”揭牌。这标志着满载知识与爱心的阅读空间正式落户朱集中学;赵林胜代表学院向朱集镇赠送了经典理论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提供了重要资源;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旭向朱集中学捐赠了涵盖多个领域的爱心书籍共计610本,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和书香校园建设。
随后,双方就活动感受、未来合作意向等方面进行了简短交流。赵林胜在讲话中表示,朱集镇作为学校选派省派第一书记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地,承载着深化校地情谊、共谋发展的深厚基础。他指出,此次联学共建活动是双方深化合作、携手共进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显著成效。面向未来,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独特优势和引领作用,助力打造“党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在理论宣讲、人才支持、决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丁红春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联学共建暨图书捐赠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和高度赞赏。他指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是校地双方深化合作、共促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山东建筑大学对朱集镇乡村振兴事业的真切关怀与有力支持。他期待未来双方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繁荣、乡村治理等多个维度深化务实合作,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共同谱写校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仪式环节结束后,活动走进朱集中学课堂。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秦芳以“孝为成长之根”为主题,为朱集中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立意深远、生动感人的思政课。秦芳老师巧妙地以乐陵当地承载千年亲情的“母子树”故事为引,层层深入,系统阐述了孝道的四个维度:“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慧”、“孝养父母之志”。课程设计精妙,既有深刻的理论阐释,又融入丰富的课堂互动。学生们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积极思考与回应。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有效引导了青少年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校地协同联动、汇聚育人合力的生动体现,为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它不仅深化了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的情谊与合作,更夯实了校地共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石。展望未来,双方将立足新起点,持续深化优势互融,携手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实践,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审稿:赵林胜
编审:李嘉麒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