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致敬英烈,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学习雷锋主题党日活动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切实营造“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管理工程学院房管教工党支部和信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勤学党支部于3月27日在办公楼507室集中观看《致敬英烈,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纪录片,共同回顾、学习雷锋同志不平凡的一生。
观影活动由房管教工党支部姜永生老师主持。姜老师指出: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通过“学习雷锋”系列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党员永葆奉献精神。

通过了解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我们要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实践中。随后信管教工党支部侯延香老师讲述了雷锋同志在她心目中的印象。
侯老师指出,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就印有讴歌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文章。雷锋同志7岁成为孤儿,由奶奶抚养长大,20岁参加解放军,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时只有22岁,虽然雷锋同志只活了短暂的22年,但是他的爱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被每一位中国人铭记,代代相传。
侯老师表示,雷锋精神是一种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就如习主席近期在意大利访问期间提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国奉献精神。
作为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雷锋的生平事迹,切实将“雷锋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

随后观影活动开始。纪录片《致敬英烈,人民的好战士雷锋》主要讲述了雷锋同志生前在东北辽阳鞍山钢铁厂当工人和参加解放军后作为一名军人的光荣事迹。

在鞍钢当工人的时期,雷锋同志不怕艰难困苦,努力克服生活苦难。为了能够为工厂干更多的活,自己放弃小型易操作的推土机,选择大型操作复杂的重型推土机。
雷锋同志勤劳工作,在鞍钢工作的三个季度里,连续三次被评为生产标兵。
其中在一次雷暴天气中,为了抢运刚运来的高强度水泥,雷锋同志将他唯一的一床棉被盖在水泥上防止水泥被雨水打湿,然后动员全宿舍的职工抢运水泥。在雷锋带领下,7200多袋水泥被安全转运,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当解放军到达雷锋同志的湖南老家——湖南望城安庆,雷锋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对乡亲和蔼可亲时,雷锋同志从心底就萌生了参军的愿望,由于年龄太小没能得到批准。经过三次的参军请示,最终于1960年1月8日,雷锋同志顺利加入解放军,成为沈阳军区的一名运输兵。
雷锋参军后,不仅努力学习汽车基础知识,还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连队中的运输任务。
每次出车结束后,都会用扫帚将车上散落的水泥收集起来,雷锋同志还用木板钉一个“节约箱”,在建筑工地干活时,将废弃的钉子和钢筋放入“节约箱”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连队的其他工作,雷锋同志也勇于担当,帮人买车票,扶老携幼等等。
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心甘情愿的去做。
1962年6月,因为突出表现,雷锋同志被选为英模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眼看着马上就可以去北京面见毛主席了,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因公负伤,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22岁。

观影结束,短短30分钟的纪录片,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给在场的每一位党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每一位党员从内心重新对雷锋精神进行了审视。
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他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无时无刻让我们都在学习他。
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即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求实,敢于钻研,敢于深入,只有深入进去,才能有所收获;
学习他的一心为公,雷锋同志敢为集体为国家牺牲一切,甚至生命,雷锋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个人的利益上升为国家利益,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坚守岗位,乐于助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奉献。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学习雷锋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
“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