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
首页 > 创业校友 > 创业校友事迹材料 创业校友事迹材料

优秀创业校友尹俊涛事迹材料

信息来源: 作者: 审核人: 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发布日期: 2015年09月05日 00:00浏览次数:

有人说上海是创业天堂,因为有很多人在这里浮起来,也有人说上海是地狱,因为很多人在这里沉下去。尹俊涛说,在上海,只要踏踏实实的好好干,在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背井离乡、非名校出身……在种种不利条件的背景下,山东人尹俊涛却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精英辈出的同济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上海上演着笑傲江湖的故事。

                      “跑偏”的规划

  “创业真是规划设计之外的人生之路,”尹俊涛说,他的人生有许多规划,但都与创业无关,在大学毕业之前,甚至大学毕业后的三年里,他从没有想过自己创业。

  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尹俊涛骨子里有种天生的优越感,2005年,当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凭着自己优秀的设计已经在省城规划设计圈里小露头角,由于内心的不安分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他放弃了在省内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只身来到上海。“毕业后选择到上海就业,主要是想在大城市学习锻炼几年,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再回山东。”然而同济大学作为规划设计行业的最高学府,其技术水平和提供的机会,让技术出身的尹俊涛欲罢不能,“本来计划在上海待三年就回山东,没想到一直坚持到现在,”擅长规划的他没有料到自己规划的人生从此开始“跑偏”。

  “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在上海,只要踏踏实实的好好干,在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尹俊涛看来,在上海这个城市,不管你的出身,不管你的地位,不管你做的是什么行业,也不管你是不是小人物,只要用心,都能取得成功。“这或许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吧。”

                    “碰”出的坚韧性格

  如今,性格豪爽的尹俊涛加上山东人的身份,在生意场上挥斥方遒,实际上在来上海最初的两年里,他没少碰壁吃苦头。“刚来上海,来到全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圈里,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不足之处,”尹俊涛回忆道,当时他的身心都是备受打击的。

  2008年8月,来上海三年后,已经在一家公司做到规划主管,年薪十几万的尹俊涛下海了。对于离开保护伞自己去创业,尹俊涛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很意外,他轻描淡写道,“实际上,辞职后原本想找更大的发展平台,没想到自己去搭建平台了。”

  背井离乡、经验不足、非名校出身……在同济圈这个人才济济精英辈出的圈子里,尹俊涛创业有着天生不利的条件。尹俊涛告诉记者,他的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沮丧和失望。“刚开始的半年,自己每天都画图,但几乎都是白忙活,”尹俊涛说山东人实在单纯的性格让他在创业路上处处碰壁,甚至头破血流,“已经有非常好的兄弟朋友给我介绍工作了,他们认为我的条件不合适,让我放弃创业。”

  实际上只有痛苦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长,寻找自己的不足。在一次次的碰壁失败之后,尹俊涛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人失败,而有人却能成功?”而他认为所有外部的挫折都是因为内部的不足造成的,而只有创造社会价值了才能成功。“我们是技术行业,人才是根本,人是第一位的,团队建设很重要。”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2009年初,尹俊涛开始招兵买马,用各种合作方式吸引人才,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5年过去了,尹俊涛当年制定的五年计划已经全部提前完成。

                     口碑换4000万订单

  不知有多少人梦断上海滩,带着悲伤与失望而悄然离去。上海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它不会因为你暂时的成功而给你嘉奖,也不会因为你落魄无助而给你同情。

  在人才济济的同济圈产业园,每年都有几百个团队冒出来,但90%的团队“年初生,年尾散。能撑三年都不错了。”但尹俊涛带领着他的团队一干就是6年。究其原因,在业内良好的口碑就是其最好的广告。“10万元接的活,在做的时候发现需要20-25万,我仍会认真的把项目做好。”在尹俊涛看来,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失利,要由他来承担。不仅工作上如此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尹俊涛也是广交朋友,不计较眼前利益。“在创业初期,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称不上是行业精英,但都是实实在在干活的兄弟,”正因为尹俊涛打造的团队氛围轻松高效,吸引了众多同济大学的教授以及设计院的精英,几年下来,尹俊涛带领的团队已经完成了上百个项目,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2012年,尹俊涛的企业解决了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三个甲级资质,登上了事业的又一个台阶,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如今尹俊涛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设计好了,“希望能够突破行业门槛,打造一个平台,做人才信息交流的中心,让有才华的设计师在里面纯净的做设计。”这是尹俊涛的理想情结,并为之付出努力。

  已经在上海待了10年,尹俊涛已经适应了上海人的水土,从而改变了最初对上海人的印象,“上海是一个市场化的城市,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又受江浙商业传统影响,更注重实际。人们的行为遵循着成本最小与利益最大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地域因素变得不再重要,甚至被忽略。”

                            对话创业者

  如今32岁的尹俊涛,事业已经步入正轨,他所带领的团队在圈里更是有口皆碑,问及成功的秘诀,他的答案里给了两个字:坚持。

  记者:你这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经历过失败、惆怅与苦闷,半路想过要放弃吗?

  尹俊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会遇到一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只要创业者承受不了压力或者抵挡不住诱惑,稍稍动摇就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是难能可贵的。路不是一开始就畅通无阻的,在走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慢慢的就通了。

  记者:那就是说你没有想过放弃,你是怎么坚持的呢?

  尹俊涛:从没想过放弃,甚至在我最难的时候,我最好的哥们帮我介绍了个工作,他劝我放弃创业,因为觉得我条件还不够。他们的举动反而加速了我的反思,我就想,我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别人会成功?思考过后我发现所有外部的挫折都是内部不足造成的,想通了这些,才成就了现在的公司架构。

  记者:你是如何反思自己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尹俊涛:我们技术出身的人,把一天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专业上,所以在交际方面有很多的欠缺,那时候,我们太简单了,简单的有些迂腐,这也是我们创业初期频频受骗的原因。在我们这个圈里两年不学习都会被淘汰,我每年要看四五十本书,原来只看专业书,现在涉及很多领域,包括管理交际等。

  记者:后悔来上海吗?

  尹俊涛:人的视野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很庆幸自己选择来到上海这个人才齐聚的地方。至少,自己见的世面多了,看问题也没有以前那么狭隘了吧。

  记者:上海这个城市和山东有什么区别?

  尹俊涛:和山东人热情好客不同,上海的魅力就在于做事儿公平、高效、规范,这深深的吸引了我。

  记者:将来有什么规划,第二个五年规划做好了吗?

  尹俊涛:希望能够突破行业门槛,打造一个更大的平台,做人才信息汇聚和交流的中心,让设计师在里面纯净的做设计。记者:对创业者有什么忠告?尹俊涛:创业是一种信仰!一种坚韧!一种担当!世间一切功名利禄,都是事业的附属品;一切事业,都是思想的附属品。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不断修炼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创业,不只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