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参加线上学习之余,绿茵场健步走、单词攻坚战、正念享受美食……这是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近期的打卡日常。围绕做好校园防疫封控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推进“春之声”抗疫思政云课堂的基础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触角,坚持以活动导入、以互动提效、以沟通共情,搭建学院四级心理育人体系。解忧心、暖人心、强信心,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双向互动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线。
“小关怀里的大守护”,精准帮扶解忧心
“最近怎么样,生活、学习上还适应吗?”“工作找得怎么样了,毕业后打算去哪?”“线上学习效果如何?要相互督促共同努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宿舍大走访活动,7名留校辅导员分工走访全部学生宿舍,5天走访一轮。每天晚上,辅导员老师走进学生宿舍,与同学们展开亲切交流,以倾听、温暖、共情的方式了解学生困惑、需求,消融焦虑、担忧情绪,提供陪伴与心理支持。在了解到有学生因考研复试场地周转不开而一筹莫展后,学院立即统一协调,开放办公室、会议室,配备手机架精心打造“考研面试间”,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了更贴近学生内心,辅导员张倩倩还把谈心谈话搬到了操场,与学生一边漫步一边谈心,“老师,谢谢您今晚和我聊了这么多,和你聊完后,我心情好多了!”。在学院的持续关怀引导下,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疫情阴霾终将散去,疏解了负面情绪,找回了心“晴”。

“小确幸里的大感动”,多彩活动暖人心
学院着力强节点、建体系、织网络,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育人体系,每班设置1名心理委员,每间宿舍设置1名心晴联络员(心理护航员),全院联动,共同发力。疫情封控期间,54名班级心理委员、340名宿舍心晴联络员组成心理健康教育网格管理与精准服务的细密防护网,摸排信息,组织多样化活动,关心关爱同学,充分发挥了朋辈互助力量。
明媚的春天,最能感受青春的脉动。学院创新形式,将积极心理学和正念疗法等专业心理工作技术融入“心理抗疫”行动中,开展“疫”周“心”计划——周打卡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段位”形式,设置运动烧脑、关注体验、轻松欢乐3种活动类型,涵盖打卡健身、集体阅读、单词攻坚战、心情手账、正念享美食、天使在身边等8种活动主题,学院1617名在校学生在心理委员、心晴联络员的组织下,以宿舍为单位,自行选择1个感兴趣的活动集体参与,辅导员、班主任受邀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建材201班张海霞和她的宿舍成员们选择了“正念吃草莓”,她写下了这样的感受:“以前吃草莓都是囫囵吞枣式的,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用心的吃下一颗草莓,从观察它的外表、颜色,上面的颗粒、细小的绒毛,到静下心来仔细嗅闻它的气味,触摸它的感觉,感知肌肉的抖动,咀嚼时绵绵的感觉,入口后的香甜四溢,都让我觉得生活无比美好,我是如此幸福,关注当下是多么重要。”
材料213班王馨怡则收到了33份特殊的祝福,4月7日,正值她的18岁生日,为了送她一份特殊的“成人礼”,心理委员收集了辅导员及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卡片,粘贴制作画作,班主任石磊也远程视频连线,为她送上生日祝福,让她“感动满满”。


“小分享里的大收获”,云端互动强信心
为帮助学生调适身心状态,坚定“抗疫”信心,科学规划当下学习生活,学院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们相聚云端,开展“安心行动,助力成长”主题班会,交流互动共话心事,筑牢心理防疫屏障。7天54场次班会,同学们立足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抗疫”心情,相互加油打气,并结合自身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班主任老师线上点评,分享学习伟大抗疫精神的感受,分享个人参与抗疫志愿活动的感受,分享抗疫故事中的材料高科技元素……活动结束时,每位同学都用一个词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接纳,感恩,享受当下,信心如磐……”。面对未来的信心逐渐在每个人心中清晰、有力、放大。

抗击疫情群防群控,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目标,从容应对,正向赋能,用心守护,全方位助力学生穿好心理“防护服”。
审稿:肖建卫
编审:阎晓涵
终审:宋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