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抗击疫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抗击疫情

预防知识小科普:甲流来袭,我们应该怎么办?

信息来源: 作者: 审核人: 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02日 11:03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甲流”?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

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的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潜伏期一般为1-3天,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不适、食欲减退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

病人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的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发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二、“甲流”的传播途径

甲流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物体、用品等间接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也是传播的途径之一。

流感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其次是隐性感染者。

 

 


三、“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型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不会流行,基本没有传染性,是普通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血清型鼻病毒引起为主,起病急,早期症状有咽干、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一周内可痊愈,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

而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全身不适为主,发热会持续3-5天,轻者3天内痊愈,重症需要2周,甚至会持续一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四、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怀疑是甲流?

    特征一: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甲流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出现高热,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

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特征二: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

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特征三: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昏昏欲睡,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特征四:胸部压迫感。

胸部压迫感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


五、如何预防“甲流”?

    1、预防甲流,首选接种流感疫苗。

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进行接种,一般是10月。当然在流行期间也可以去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后,能迅速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两周内就会产生效果,这种抗体能在人体内持续1年。

    2、戴口罩,少聚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飞沫传播。密闭的房间也会让细菌和病毒密度上升,增加病毒传染机率。

因此,室内要多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员聚集的场所,必须前往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3、讲究卫生、勤消毒多通风

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用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其宿舍及教室及时消毒,加强开窗通风。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线消毒、75%的酒精擦拭消毒、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喷洒、浸泡等)消毒。

适量参加户外运动,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进行健康观察,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学院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台账,如果当天同班级/同宿舍/同教室出现5名以上或者四天内同班级/同宿舍/同教室累计出现超过30%的学生体温超过38℃的学生应及时通知校医院,建议停课,开展线上教学。

    发热者进入健康驿站集中隔离,其余学生在宿舍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最好不要随意出入宿舍。建议四天内如果没有新增发热学生,再恢复线下教学。

 

 

 

Copyright 2016 山东建筑大学校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  传真:
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浏览器的极速模式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