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通,师生连心
为贯彻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构筑“三全育人”新格局,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假期积极开展“云”家访活动,变线下为线上,用云端的相聚传递立德树人的初心,实现精准帮扶,关心关爱学生成长。
因河北省突然爆发疫情,石家庄地区尤为严重,2020级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的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张笑天不得不滞留济南,为响应国家号召,不给疫情防控带来未可知的风险,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学业考虑,张笑天选择留济观察情况。1月22日上午10点,建筑城规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金满、副院长赵亮、团委书记李佳、辅导员徐晓仪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与张笑天及其家长进行了视频连线。
辅导员徐晓仪老师跟家长积极沟通了学生的在校表现,随后详细了解了学生家庭受疫情影响情况、居家防疫期间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等,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了学生的未来规划,为学生提供了网课学习的方法策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徐老师表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是辅导员应尽的职责。
身为学生导师,赵院长认为云家访是一次密切师生关系,深化家校间良性互动的契机,他表示会尽己所能给学生的生活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线上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的声音被听到,让学生的成长被看到,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超越课堂、超越家庭。
党委副书记吴金满表示,作为思政工作者,应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和育人方式,主动作为,转变供给侧方式和质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中,用积极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多的学生。
短短一小时的家访让张笑天真切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与关怀:“云家访让我的家人了解了我在学校的情况,这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敦促。老师给我的很多建议和鼓励,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张笑天的母亲同样深受感动:“这次云家访让我们家长看到了学院领导、教师的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和人文情怀,也更加坚定了孩子克服艰难险阻、实现未来学业目标的信心。”

疫情滞留,鲁冀同心
河北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全国多地第一时间用各种方式,寒夜驰援,千里奔赴,山东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兄弟省份加油,诠释着“鲁冀情深”。作为滞留山东的异乡人,张笑天与学校及时取得联系,保持沟通,配合学院做好健康状况报告,如实反映问题的情况,特别是要及时报告确诊、疑似或隔离观察情况。主动担当,协助学校、老师做好疫情防控的辅助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生活上,张笑天及时了解疫情发展,避免恐慌心理,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引导身边亲友同学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仔细辨别核实网络信息,坚决抵制谣言散布。同时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尽量不出门,出门则一定戴好口罩,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习上,他同样面临着繁重的课程与研究压力,放假后,张笑天每天都在积极认真地学习,既要不辜负家长与导师的期望,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虽然居家期间自我感觉学习效率没有在校学习高,但自己也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克服居家学习的困难,在导师的督促与帮助下,现在已经可以自主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防疫抗疫,万众齐心
令人意外而又感动的是,在家访期间,我们了解到张笑天的父母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为防疫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守着平凡的岗位,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他们都是战“疫”的“见证者”,更在抗疫一线书写着自己的战“疫”宣言。
张笑天的母亲于去年9月开始在行唐县九口子明德小学支教。2021年1月5日晚,石家庄教育局发布关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暂停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寄宿学校自2021年1月6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坚守岗位,时刻陪伴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竭尽全力守护好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安全。张笑天的父亲是一位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所包村街距离县政府15公里,吃住在单位,往返所包村街和单位之间。每天开车到村里,在村内巡逻,为村内长期吃药的慢性病病人去县城义务买药,同时积极协调蔬菜水果日用品配送部门,解决村民的物资供应问题。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石家庄市发出通知,要求在外地的经商、在校生等人群,暂时不要返石。经过和孩子的耐心沟通,父母决定让孩子留在济南。学院采用电话、腾讯会议等方式,做好学生的寒假回访和慰问工作,让家长更加安心、放心地在基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疫情无情,生命却因爱的汇聚变得温暖而充满希望。人虽隔千里之外,心却系咫尺之间。此次线上云家访建立了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筑城规学院上下一条心,拨开疫情阴霾,点对点助力,面对面交流,用行动书写担当与责任,让思政工作“春风化雨”,让爱与温暖打破时空的阻隔。
发稿人:芦雨 徐晓仪
审稿人:张兆强
作者:芦雨 徐晓仪 复校:芦雨 终校:安冉
审稿:吴金满 复审:李婵 终审: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