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班主任丨邢国波:做好新时代的大学班主任
学在建大

个人简介
邢国波,副教授,系统分析师。毕业后在浪潮集团工作8年,从事软件开发工作。2005年7月进入山东建筑大学工作。2008年-2016年担任软件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软件教研室于2011年获得山东省思政工作先进集体。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1次,发表论文十余篇。带领学生参加软件大赛、挑战杯、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种奖励二十余项,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持2门校级精品课程、2项教改项目,作为主编出版教材2部。
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我担任了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导师。后来,导师制改为班主任制,我又担任了软件122班、软件161班、软件202班的班主任,从学生入学起直至毕业,每个班我都完整地带着他们走完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十几年的光阴中,我与学生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积累了一定的育人经验。
一
/转变教师身份
做学生的知心人/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学生进入大学,基本上到了18岁,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已经听腻了中小学老师和家长反复说的“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课”等唠叨的话语。如果继续用中小学的管理思想与学生交流,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需要平等的沟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回忆我自己刚入大学时,非常愿意相信学长的话,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也常用学长的口吻、站在朋友的角度跟学生交流,向他们介绍常见课程的学习方法、各门课程教师的讲课风格,面对考研、就业等不同的选择该怎样学习,在学校有哪些好的课外活动等等,很快便与同学们建立起了信任。
二
/走进学生日常生活
做学生的热心人/
1.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每个学生成长
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挂科的学生,往往是自律性较差,而不是因为智力、基础薄弱等其他原因。相比于中学时期,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压力相对轻松很多,部分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尤其是喜欢打游戏的同学。所以对这部分挂科较多的学生,除了召开班会、单独谈话谈心外,我还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督促他们学习。例如让多个同学每天晚上睡觉前向我发送当天学习的内容;了解到个别宿舍总是集体玩游戏到深夜,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我便要求他们每天晚上熄灯时把手机统一交给舍长,舍长收齐后给我发来照片,并统一关机,还有家长会不定时的打电话给孩子,以证实手机是否真的关机了。通过这些点滴的日常管理和督促,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


2.把握成长关键期,
帮助学生转变思想
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上课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老师更要及时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转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为了考上大学,在中学拼命学习。很多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会跟学生说再坚持几个月,到了大学就好了,大学就不用使劲学习了,轻轻松松就能及格毕业。而作为大学的老师首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用往届学生的实际挂科数据给学生做例子,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要跟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方法。高中3年一共学习7门主课,一个定理要反复讲多个例题,做多次作业,经过多次测验,学生最终才能熟练掌握。而大学每学期都有好几门新课,一节课就可能讲解多个定理,甚至两次课讲完一个章节,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大大减少。
另外,学生在课后还有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社团等各类活动和工作,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就来不及复习巩固当天的知识,长时间下去会完全打乱学习节奏。我们要告诉学生大学与中学的区别,高中学的是固定知识,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而大学更加注重自主学习,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信息化领域,要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3.做好家校联系,
实现育人合力
现在中学里,一般每个班都有家长群,能够很好地将孩子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但是大学中很少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群,我在当2016级班主任时才想到这一点。当时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同学的成绩是年级最后一名,而且经常不交作业。当我跟他家长交流后,才发现他的家长一点也不知情,还以为孩子是班级的前几名。之后我便扩大联系范围,发现大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更不知道孩子还有挂科的现象。所以我决定建立家长群,开始时我建立的是QQ群,但是在提前3天通知了要在群里开家长会后,发现实际上线的只有半数家长。经过调查我了解到,现在的家长常用微信,很少使用QQ。于是我又建立了微信群,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也能知道孩子的在校情况了。

4.融入集体活动,
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一学期只跟学生见一两次面,那很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因此我主动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

我会到篮球赛现场去给学生们加油,与学生一起摇旗呐喊;假期里,我会和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一起野营;还会陪学生实习时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当我所在的小组做游戏失败了,我也勇敢地接受“惩罚”,带头学鸭步走路,还跟同学们一起跳到海里欢呼雀跃。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我在班级收获了更多的“好朋友”,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赞赏!


三
/不断提升自我
做学生的引路人/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有各种社团活动、参加各种大赛,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问题,所以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师,如果老师不能准确地给予指导,一两次后学生将不再信任老师,也不愿意再和老师进行交流。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作为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这几年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SSM框架Springboot、微服务、Vue等技术,并在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每年我都会带2-5支队伍参加各种类科技活动比赛,从技术、设计理念、项目管理上帮助和指导他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
班主任工作是自己从教路上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十三年的不断探索和付出也让我收获了桃李芬芳。看到学生们顺利度过大学四年生活,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能独立地在社会上立足、健康成长,所有付出都值得了,这也正是我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的最大收获!
▐ 编辑:张惠芸
▐ 责编:靳鹏昊
▐ 初审:刘 娜
▐ 审核:李 婵
▐ 终审:李 展
作者:张惠芸 复校:孟广婷 终校:安冉
审稿:王少华 复审:李婵 终审: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