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9月,学校印发《山东建筑大学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山建大校办字〔2021〕23号),并为737个本科班配备698名班主任。在过去的一年里,班主任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在思想教育引领、学业生涯辅导、科技创新引导、就业创业指导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全校有140名班主任考核为优秀。学生工作部将通过“学在建大”陆续展示各学院优秀班主任风采。
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
这其中一定有他们的光芒
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
这其中一定有他们的嘹亮
他们工作在今朝
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
他们教学在课堂
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他们
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班主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自2007年开始实施班主任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责任心强、学识渊博的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构建“班主任+”的协同育人体系,引领班主任老师做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塑造的引领者、学生发展的同行者和立德树人的协同者。

李成龙,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英国奥斯特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建筑大学博士科研基金1项,参与国家、省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班主任,李成龙老师坚持以朋友的身份与每一位学生平等的交流,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谈心谈话形式,随时掌握着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大一到大三期间,每学期考试结束后,李老师都会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其分析原因。大四期间,针对考研的学生,李老师通过组织考研经验分享会、复试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复试的准备。对于就业的学生,李老师利用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的机会组织企业宣讲,并联系企业进行模拟招聘,帮助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汤晓兵,中共党员,副教授。曾获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访学项目等资助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学交流。主编教材两部,参编三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一项,厅级项目一项,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汤晓兵老师尽心尽力做好软件182班的班主任工作,带班四年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工具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并通过每学期至少两次的班会,从入校到毕业,时刻不放松,关心、关爱学生,关注着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从大一入学,让他们迅速适应大学新生活;大二主要抓学习、落实好基础学科的学习;大三从专业课入手,夯实考研和就业基础;大四通过指导考研考公和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目标实现要求;疫情期间,更是跟每一个同学谈话,帮助他们缓解和释放暂时的压力,让他们稳妥地完成毕业学习工作任务。班级挂科率远低于专业平均水平且四年内无任何考试作弊现象发生,四六级通过率和考研通过率均名列前茅,并有一名学生被保研。所带班级于2021年度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

秦松,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双师型教师。曾荣获山东省青春立功二等功。发表各类论文(含EI收录)20余篇。获得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多媒体课件奖等多项教学类奖。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齐鲁软件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网络安全等比赛中获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连年承担齐鲁软件大赛、谷歌开发大赛华东区等大赛评委工作。
从大一的第一门课开始,便在班级群里开设了《秦sir讲故事》普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规划教育。随后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们寻找契合专业的兴趣点,促进因材施教。日常管理中通过一对一沟通、探访宿舍和同学们一起过冬至等方式接触他们的真实生活,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拉进师生距离。疫情期间,开设的《共同抗疫——班主任在线》构筑了同学们的心理防线。所带的网络181班,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校级奖项100余项,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全校第四名),被评为省级红旗团支部。该班班长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等奖项,获评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章,被推免至中科院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

田甜,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CCF-华为胡杨林基金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田甜老师善于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对学生真诚以待,与学生平等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主题班会、宿舍、班委和一对一等方式,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就班级情况及时与辅导员老师交流和反馈,妥善帮助学生解决在个人生活、专业课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难题;结合自己的专业,为保送或考研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软件193班智育平均绩点专业第一,不及格率专业最低,荣获“山东省优秀学生”“校十大优秀学生”等各项荣誉近130项,两名学生分别被保送到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班”。

郝凡昌,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团队计划“机器学习与智慧城市数据挖掘”团队核心成员、校级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重点课题等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将机器学习应用于临床诊断发表在国际医学信息学排名第一的《柳叶刀•数字医疗Lancet Digital Health》;授权发明专利5项。
郝凡昌老师在班主任岗位上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发掘个性化优势能力为目标。自新生入学之初,便引导同学们在大学期间逐步走向自主自立,在培养大家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和团队精神的同时,不断培养同学们积极向上、生活独立、自主进行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的能力。随着同学们不断成长,又结合各位同学自身特点优势以及个人喜好,引导同学发展个人特色优势。在班委大力支持和班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已有11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有2位同学推荐免试到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1位同学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称号,累计近40人次取得数学建模、网络安全、软件设计、软件开发、创新创业等多种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奖项。

王忠,1977年生,中共党员,讲师,东南大学本科、硕士毕业。2006年7月入职山东建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应用。荣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连续多次获校级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从2014年第一次担当本科生班主任开始,就深知这是一个荣誉和职责并重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学院里,大量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辅导员们已经做好了,作为补充,班主任就是起到思想引领、学业辅导、职业规划作用。王忠老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始终牢记于校长在班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和声声嘱托:“班主任工作是良心活,要用心做!”他时刻关心班级动态,会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同学们站一起,面对面,拉进距离,促进沟通。见面时备点水果等小礼品,给学生点小惊喜。除了“扶强”也要关心后进,王忠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宇宙,都有自己的优点,他挖掘班内每一名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另外,王忠老师注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班主任这里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马玉玲,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英国Ulster大学博士生导师)。现已在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Frontier of Computer Science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厅级课题4项,参与编著计算机类教材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社会服务方面,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委会通讯委员、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CCF Yocsef济南会员等。
秉承“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马玉玲老师在主持班级管理工作时始终以“德”为首,教育学生“欲成事,先成人”。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以主题班会、宿舍、个人交流等建立与班级、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生活上的苦恼、学习上的困难、考研时的纠结,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负责的数科202班部分学生利用假期参与支教工作、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形成了班级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该班学习成绩在同年级相同类专业学生中处于前列,并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多项奖项。

马晓娜,中共党员,副教授。主持济南市科技局高校自主创新计划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项。在第13届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了特等奖提名奖1项,在第15届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多次指导学生参与“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二、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指导本科毕业生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并在2017年,获得校级“学生就业工作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育人标兵)”荣誉称号,获得校级优秀指导教师一、二等奖励多次。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科技核心多篇,教育教研论文1篇。
马晓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思想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业及生活上的困惑,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疫情期间,每天开展学生一对一谈话活动,疏导了学生情绪。通过谈话收集并总结学生在学习、生活问题上的集中突出的问题,并想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业上进步,在生活上团结合作。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根据他们本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参加竞赛,创造“创新争优”的班级氛围,所带班级挂科率远低于专业平均水平。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申斌,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作为项目组骨干成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所完成的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高影响力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7篇,其中8篇被EI收录。
申斌老师始终重视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在育人方面颇有心得。首先是凝聚所有的资源,与对口联系班级的校领导、辅导员、学生导员等密切协作,合理分工,形成一支既有政治思想高度又能接近学生生活的工作队伍;其次是增强班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信学生自身的力量,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从班委选举时的和谐而又不失激烈,到班级日常工作的井井有条而又不拖泥带水,处处都能发挥班委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后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生入学后、期初期末、科技竞赛时不失时机地召开主题班会,阐明专业的培养目标,详细解释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作用和学习方法,结合每学期的不定期一对一谈心,帮助每个学生既能建立明确而又合理的长远目标,又能抓好当前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