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ia

公寓中心

寓情笔记 | 郭美虹:用心陪伴,并肩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9

红色是朝阳的光辉

绿色是柳枝的婀娜

蓝色是映雪湖的微波

白色是月光的清澈

这一切,都是青春的颜色

他们用青春陪伴青春

他们用温暖延续温暖

贴近学生,以浸润式教育引领学生成长,是他们的初衷

服务学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是他们的使命

他们就是“住楼辅导员”

“寓情笔记”——

用心陪伴,并肩成长

---一位“新手”住楼辅导员的所思、所想

郭美虹

郭美虹,女,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于2020年11月份入职,所带班级:研究生2019级、2018级,建工18级。

不知不觉已经住楼两个半月了,回想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脑海中开始浮现那一幕幕的场景,陪学生解决问题的那个雨夜、与学生深度交心的那次谈话、为学生呐喊助威的那场球赛……短短两个半月的楼宇时光,既有付出和收获,也有汗水和感动。我付出了热情、真心和责任,也收获了学生的信任、真心和尊重,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我成长。如何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对于这个新入职辅导员必然会面对的问题,我也渐渐地摸索出了答案。

一、用诚心接触,打开学生的心门

当得知要负责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复杂,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在年龄上比我负责的学生大不了几岁,会不会出现难以管理的情况;兴奋的是,我和我的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所以我想还是先从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做起吧,于是住楼的第一天我就进宿舍了。第一次进宿舍的经历回想起来不是那么的美好,一张张满是“问号”的陌生面庞以及随处可见的“无视”的目光,瞬间把干劲十足的我打回原形。带着失落的心情回到宿舍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于是第二次进宿舍时,我开始主动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最近的科研、生活情况;第三次将我亲手制作的“人走断电”标识逐一发给每个宿舍的同学们……,从最开始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到现在能够脱口而出他们的名字,通过不断地走访宿舍、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我发现收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回应,而是一张张温馨的笑脸。

二、用真心关爱,解决学生的困难

“老师,我们这儿出了点矛盾,您能来一趟吗……”

“老师,我肠胃炎需要到校外就医……”

“老师,我这门课什么时间能补考……”

“老师,我是学生家长,学生最近好几门课挂科……”

半夜把你叫醒的“午夜惊铃”、各种奇葩的请假理由、着急上火的家长……住楼的这两个多月我全部体验了一遍,一路披荆斩棘、“升级打怪”,也让我迅速进入了辅导员专属状态——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当学生在宿舍出现矛盾时,第一时间调解;当学生请假时,强调一万遍安全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协调各方力量来解决;当学生有心理压力的时候,耐心疏导给予支持……但恰恰也是这一次一次的关心、一句一句的叮嘱、一点一点的支持,换来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感谢,也让我慢慢地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学生”。

三、用恒心陪伴,与学生共同成长

从一名刚离开象牙塔的学生,变成独当一面、肩负重任的辅导员,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更专业。

还记得第一次与学生深入地谈心谈话后,内心非常忐忑,担心自己因经验不足而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第一次开班会前,我反复斟酌会议内容,平静如水的表面下是紧张不安的心。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够与学生并肩成长。

作为新手辅导员,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养。一方面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多学习专项工作相关领域的规章制度,只有自身理论功底扎实,才能在工作时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理论。

“我愿用心、用情、用爱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这句话是我刚入职时送给自己的寄语,谨以此自勉!

▐ 素材:土木工程学院郭美虹

▐ 编辑:张子苁

▐ 责编:纪程程

▐ 初审:安   冉

▐ 审核:李   婵

▐ 终审:李   展

作者:郭美虹 复校:张宝亮  终校:安冉

审稿:  屈艳红  复审:李婵     终审:李展

Copyright 2012-2023 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0531-86361555 Email:glk@sdjzu.edu.cn

备案序号:鲁ICP证06022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