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意识形态工作效果显著,高校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向上向好。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存在多种社会思潮渗透,对西方价值渗透渠道警惕不够,面临着敌对宗教“渗透”等问题。高校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办学的主体,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思想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特征分析研判
一直以来,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未放弃扰乱社会主义秩序、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图谋。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网络上下,国门内外,意识形态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二是一些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依然存在;三是在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没有消失,敌对势力宗教活动、渗透的形势严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很多突出尖锐的问题。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高校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一些错误价值观念和思想思潮依托一些冠冕堂皇的传播载体借机在高校传播渗透,将嵌入其中的西方价值观传递给高校师生,且渗透渠道、载体和方式多样而又隐蔽,少数师生对此缺乏应有的警醒和辨别。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也不断地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少数师生受社会中负面事件和信息影响,理想信念有所淡薄,这部分师生虽是少数,但其对学校部分群体具有一定影响。
二、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个别师生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敌对势力宗教渗透形势估计不够充分,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工作。
2.个别师生对意识形态工作反应敏感性不够,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离自己很远,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危害性等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到位。
3.个别师生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御能力较弱,缺乏对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正确引导。
4.个别师生对意识形态工作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基本观点学习和把握不够全面,相对党中央及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还有差距,少数党员干部由于自身的局限,对意识形态认识模糊,未达到对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应有的高度。
5.对意识形态工作、应对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措施缺少深入研究,相对目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抵御敌对势力宗教渗透工作要求也有差距。在教育引导学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宗教渗透方面缺少系统的指导。
三、工作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牢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凝聚大家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旗帜鲜明地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进行到底。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政治担当
学院党委要强化主责主业,抓好“两个责任”,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在党支部层面,运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开展意识形态党课教育。实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使支部书记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人。在对重点人、重点事、“苗头”性问题的处理上,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一定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亮明态度,提出办法。
2.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教育水平
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引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对意识形态领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敌对势力宗教渗透有一个警醒,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敌对势力宗教活动和对高校渗透的危害性、严重性,我们必须强化阵地建设,勇于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3.夯实思想基础,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言行对学生“三观”的确立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又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4.改进教育手段,加强思想引领
学校最大的责任就是育人,要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把“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落到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关注课程,关注课堂,润物无声。积极创建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避免形式主义,紧紧围绕学生、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
5.构建教育平台,优化网络传播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日益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因此,要把互联网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适应“微时代”的传播形势,把传统宣传方式和微信、QQ等新兴媒介宣传方式相结合,利用微信群、QQ群、学院网页等,强化宣传引导。把主题宣传和典型案例相结合,建成有影响力的“两微一端”平台,强化内容建设,有效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
编审:牟永念
终审: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