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公路建设水平提升,致力沥青绿色改性技术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耿立涛
耿立涛,交通工程学院教授,2014年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致公党山东省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完成致公党山东省委参政议政重点调研项目1项,参与了致公党山东省委“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沂源县“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专项调研活动,连续五年获致公党山东省“优秀党员”称号。科学研究方面,耿立涛教授始终秉承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宗旨,立足工程实际所需开展高性能沥青绿色改性技术研究,部分技术成果对提升省内外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养护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为提升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项目形成了标准化的典型结构图谱等系列技术成果,在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市政工程、济南市西客站片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工程等项目中应用多年,并被省外安徽、福建、新疆等地400多公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借鉴采用,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超9亿元,获济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建设部华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a)安徽芜湖纬五路建设工程


(b)江苏南通外环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图1“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成果”代表性工程成果
二、为解决济南黄河三桥原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早期病害严重的难题,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展“大型钢桥桥面铺装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项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高黏沥青系列新型材料开发、铺装结构体系设计与铺装结构施工工艺系列成套技术,2012年以来,项目成果在济南黄河三桥、平阴黄河大桥、浙江舟山桃夭门大桥等桥面铺装养护工程成功应用至今,成果并辐射推动了省内普通水泥混凝土桥面高黏沥青铺装、高黏沥青超薄罩面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带动相关单位形成的高黏沥青技术产业形成直接经济效益超3亿元,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a)2012年济南黄河三桥桥面铺装修复前后效果


(b)2013年济南黄河三桥桥面铺装修复前后效果


(c)2015年济南黄河三桥桥面铺装修复前后效果


(d)2018年济南黄河三桥桥面铺装修复前后效果


(e)2014年平阴黄河大桥高黏沥青桥面铺装维修工程
图2“大型钢桥桥面铺装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代表性工程成果
三、针对城镇道路检查井数量多、地下管线密集等特点,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及排水设施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项目形成了基于抗车辙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评价技术、混凝土检查井整体浇筑施工工艺技术、狭窄空间排水箱涵施工工艺、污水管道综合处治工艺系列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形成国家行业标准《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CJJ/T 238-2016)1部、山东省地方标准《城镇道路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J14-090-2012)1部。科研成果在济南西部新城建设工程、济南市二环西路地面道路及环境建设工程、旅游北路道路及综合沟工程等项目中应用至今效果良好,与传统技术相比节支约2.6亿元。2018年以来,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济南市经十路市政管网优化提升工程(2018年)、济南市北园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设工程(2018年)、济南市济阳区市政园林排水设施改造工程(2019年)等20余项工程项目中。




(a)济南市西客站片区建设工程


(b)新疆乌鲁木齐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工程
图3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及排水设施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代表性工程成果
四、为解决路面坑槽病害热拌料修补不及时、冷补料质量差的现状,依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坑槽冷修补沥青混合料研发与应用”,以多种生物基材料开发了高性能冷补沥青添加剂,形成了冬季、雨天均可施工的全天候坑槽修复冷补料及其生产施工技术,坑槽补后数年不坏,成本和性能优势明显,研究成果经专家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a)莱芜凤阳路-鲁西大道市政路坑槽修补(2019.7)


(b)四川乐-自高速长山隧道改造提升工程冷补料生产与旧路接缝填封(2019.7)


(c) 兰高速G1151临沂段下承层V型槽及坑槽修补(2020.4-2020.6)
图4 “高性能坑槽冷修补沥青混合料研发与应用”代表性工程成果
作者:武佳文
编审:刘奉国
终审:徐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