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桃育李铸师魂
--九三学社山东建筑大学支社主委任瑞波典型事迹材料
任瑞波,男,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现为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济南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山东建筑大学支社主委。
爱岗敬业勤于探索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01年7月,任瑞波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调入山东建筑大学后,潜心于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该学科的创始人和带头人。从2002年组建了道路与桥梁教研室、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2004年申请新上交通工程专业;2005年成功获批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点;2010年成功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到2012年4月,由任瑞波所带领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成立了交通工程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此基础上,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成功获批“十二五”和“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8年成功获批山东省高性能绿色路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成功获批山东省道路工程绿色建造与性能提升工程实验室、2019年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果斐然。从学科建设的零基础发展到一个学院的成立,从最初的路桥方向20名学生发展到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的规模。专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他主持的省教研项目《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情系学生就业 搭建就业平台
任瑞波情系学生就业,心中始终牢固树立让每一个毕业生成功的理念。2009年是交通工程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窄,任瑞波带领年轻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主动走出去,积极为学生联系工作单位,使交通工程专业在全校新上专业中就业率排名第一;2013年,学院成立之后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50多个专业中名列第一,就业率97.6%。
任瑞波对学生就业关怀和帮助的事例不胜枚举,孙小寒、丘丽仙是我院2012届两位女毕业生,一直没有落实工作,她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任瑞波办公室的门,得知情况后,他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赶赴济南、淄博两地的有关交通企业,积极推荐,在毕业离校的前一天,孙小寒和邱丽仙两位同学分别与有关工程单位签约。2013年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任瑞波积极与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等10余家用人单位联系,一次性解决了20多名同学的就业难题。2014年以来,随着专业建设的步入正轨,学院毕业生签约率一直稳居全校前3名。
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结硕果
2009年为了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发展,考虑到学校资金短缺,任瑞波多次与企业沟通,引进校外企业资金1000万元,在我校共建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这也是我校目前校企共建实验室规模最大的一次,为学校节省了办学资金。
实验室的建立激活了师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每一位从实验室走出的学生都充满了对实验室的感激和留恋之情。他的科研项目支撑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科技大赛国家奖2项、省级奖励6项。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平台,培养出了以耿立涛、赵品晖、王鹏、徐强等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实验教学骨干。
情洒边疆无悔怨 弃官从师普新篇
2005年9月,任瑞波作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赴新疆交通厅挂职厅长助理,为新疆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被选为第一至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27名(山东省唯一一位)优秀代表之一,在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工作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原部长李源潮同志的亲切接见及表扬。
新疆地貌地形复杂,组织了《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该项目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任瑞波发挥专业特长,多次去工地现场对方案进行论证,为新疆交通系统节约了大量资金;分管新疆交通厅科教处日常工作期间,补充和完善了《新疆交通厅科技管理暂行办法》;他多次在新疆举办讲座、培训,挂职期间任瑞波的主要事迹独立刊登在2009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上。
挂职期间,他先后和博士团成员一起为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中学捐助贫困学生10000元人民币,被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聘为专家委员,指导帮助10位高中生。
由于对新疆交通事业的特殊贡献,临走前,新疆组织部门安排他留在新疆交通厅任职,但是,考虑到山东建筑大学还有许多师生等待着他,学科专业的发展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业,他毅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并坚定地在这条路走下去。
培桃育李播芬芳 科研成果出新意
任瑞波一直重视教学,更乐于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先后为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材料》等课程,年教学工作量达500左右,授课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每年都被学生网上评教为优秀。
在科研方面,任瑞波科研能力突出,学术成果显著。从事道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三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7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和著作5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


作者:武佳文
编审:刘奉国
终审:徐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