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中共中央于2020年12月21日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这是面向新时代全面规划统一战线发展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条例》作为统战工作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为统战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法治保障。此次《条例》的修订,突出特点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加强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一系列最新精神,对于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全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这样,是力量的“倍增器”,是胜利的保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学习修订后《条例》,充实了更多的统战政策理论知识,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对象、特点以及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新形势下,需要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积极探索运用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工作方法融入到统一战线工作中去。
一、深学细悟,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涉及12个方面,如何准确把握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内涵与外延,处理好“同”和“异”的关系,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条例》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写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习总书记关于以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条例》始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才能“统一”,才能保证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凝心聚力,画好发展“同心圆”
《条例》明确了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三个重要法宝”的阐述,是从政治的核心、本质和基础支撑三个层面,阐明了统一战线与政权建立与巩固的辩证关系、统一战线与阶层关系和谐与否的辩证关系、统一战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这种对统一战线与权力获得、政权巩固,以何支撑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亦是对统一战线内在本质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科学性,强化了党在同心圆中居于圆心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众星拱月”的良好局面。
三、积极作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和理论品质。《条例》充分继承了这一理论品质,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怎么做”的问题,为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实践指明了方向。要准确把握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深入推进组织规范化建设,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全面开展履职能力建设,摸索出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做法。以教育引导为主线,抓好思想政治引导,以搭建载体为平台,做好职能作用发挥,以健全机制为支撑,构建大统战格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三全育人”工作中,常抓不懈做好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最新成果和集中体现,是做好学校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要始终坚持将《条例》的学习贯彻贯穿始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修订统战工作条例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掌握《条例》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不仅要积极学习新的统战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要从思想上树立新的统战观念,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共同朝着“大团结大联合”的目的,着力构建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做到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换为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特长优势、彰显担当作为、积极建言献策,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宋守君
编审:刘奉国
终审:徐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