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进新征程的时代浪潮中,雷锋精神如同璀璨的北斗星,始终指引着崇德向善的价值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学院以“三大体系”为抓手,精心打造“四维育人矩阵”,通过“青春践行雷锋志,时代续写新担当”志愿服务月、雷锋精神主题团日、校园文明创建行动等特色活动,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传统+创新”的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以青春之名续写雷锋日记,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培育青年环保意识。3月12日,学院志愿者赴济阳龙域公馆开展“美丽山东,无废同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分发宣传单、组织宣讲会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无废城市”理念及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现场设置特色展区:由回收塑料制作的再生衬衫、以厨余垃圾为食的黑水虻干虫展示、秸秆餐具循环利用案例等,配合“回收1只塑料瓶=电脑运行25分钟能源”等数据,直观呈现环保价值。志愿者将环保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创新形式传递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为增强学院学子生态环保意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理念。3月12日,学院志愿者赴将山森林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第47个植树节。活动中,志愿者按照“挖坑—栽植—浇水”协作模式,完成树苗种植任务。通过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确保树木成活率,同步清理场地环境,实现“扩绿、兴绿、护绿”三位一体目标。劳动现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新植苗木整齐排列为公园增添了一抹色彩。


为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3月9日-11日,学院举办“青春践行雷锋志,时代续写新担当”主题宣讲会及红色观影活动。活动由学院学生干部领学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哲也”宣讲团解读雷锋事迹的时代内涵,通过互动问答、事迹分享等形式深化理论认知,引导学生将精神感悟转化为实践行动。观影环节组织观看经典影片《雷锋的微笑》,并开展“我眼中的雷锋精神”主题研讨,通过“雷锋精神+自我感悟”育人方式,挖掘精神内核。



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学院于3月6日举办“青春筑梦西部,志愿奉献家国”主题宣讲会。活动将通过项目介绍与事迹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展现新时代青年志愿者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动人实践。现场将通过视频带同学“云游”新疆生态保护站、川藏医疗巡诊点等西部计划服务场景,直观呈现志愿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动能的价值创造。宣讲会还将邀请优秀志愿者代表录制视频分享从校园到边疆的蜕变历程,解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的时代共鸣。正如雷锋同志所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力争上游的人。”西部计划为青年提供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广阔舞台,用三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于3月7日开展“青春心向党雷锋精神永传承”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学、思、践”三位一体模式深化青年思想引领。活动以沉浸式情景党课开篇,通过视频再现雷锋同志“雨夜送大娘”、“带病参加救灾”等经典场景,立体呈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青春誓言”环节,全体团员将共同宣读《学雷锋倡议书》,号召青年学予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扎根学业,用“好事做一辈子”的坚持投身实践,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正如雷锋同志在日记中所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理念,3月8日,学院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无废校园”启动仪式。作为知识讲解员,志愿者为参与活动师生介绍学院长江黄河等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饮用水典型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课题组重点实验室,并一同参观学校智慧校园展厅,将环保理念传递给师生,更深刻认识到青年志愿者在构建绿色校园中的桥梁作用,后续将持续开展“无废”主题系列活动,推动环保实践常态化。
从生态绿廊到红色讲堂,学院青年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步履、扎根基层的无悔选择、服务社会的创新实践,这不仅是志愿服务的生动图景,更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觉醒。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院未来将继续以“四维育人矩阵”为依托,把雷锋精神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力、红色基因传承的凝聚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战斗力,让雷锋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芳华。


审稿:马晓兰 编审:卞梅 终审:李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