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红色资源与农业、生态、科技等领域的创新结合,培育乡村新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智慧与力量。2月14日,学院“以媒为介,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山东省微山岛镇,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调研非遗文化、拍摄宣传视频等方式,开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土地,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

追寻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团队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沉浸式全景影院、历史文物展陈和情景雕塑,重温了铁道游击队员截军列、打洋行、护送刘少奇过铁路的英勇事迹。在铁道游击队文学创作旧址,队员们还聆听了当地作家讲述《铁道游击队》小说创作背后的采风故事,并就红色文化传播展开座谈。


解码文化基因,激活非遗活力
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微山岛文化脉络,先后探访微子文化园与古留村土琵琶工坊。在供奉殷商贤臣微子的文化园内,同学们通过碑刻与文物了解“仁德治国”思想的千年传承;在古留村,团队走进省级非遗“端鼓腔”所在的土琵琶工坊,欣赏当地居民手工制作的土琵琶并聆听弹奏,土琵琶悠扬的旋律与美丽的外形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光影记录乡韵,青春赋能振兴
为扩大微山岛“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影响力,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红色研学、生态旅游、非遗体验三大主题,拍摄制作系列短视频。相机镜头记录下抗战先烈的英勇事迹,捕捉鱼鹰捕鱼的传承与发展,欣赏微山岛独特的风景与文化,讲述当地为乡村振兴做出的努力。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涟漪,土琵琶的旋律随晚风飘向远方。实践团队此次走进微山岛镇,将抗战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在解码微子文化、聆听非遗旋律的过程中,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以及镜头下的微山岛风光与故事,正为微山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教育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近距离了解革命历史,宣传革命历史,助力乡村振兴,为国家的持续进步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审稿:马晓兰 编审:卞梅 终审:李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