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环境之星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他们是学子榜样
敢想敢为 善作善战
秉承“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的校训
践行“环则天下 学则四境”的院训
他们以实际行动逐梦青春
他们以不凡力量筑梦未来
他们以与时俱进学的科研精神
成功纳入博士行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来存贤的考博经验:
努力和选择同样重要

来存贤
研202班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
拟录取学校:中山大学
研究生期间共发表中科院一区文章4篇和中文核心期刊1篇,其中SCI期刊影响因子单篇均超过10,累积影响因子超过44。此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获得2次一等学业奖学金和1次三等奖学金,在2022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排名第一且同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2023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兴趣爱好:健身、打击乐。
考博期间的学习经验
十分有幸跟大家分享我在考博期间的学习经验与体会。众所周知,学术论文是博士申请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几乎决定着你在考博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因此,我主要针对大家在实验与写作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与帮助。
1.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我们开始写文章时却总是提笔忘字,担心语言不通顺、方法逻辑复杂、机理难以解释、实验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一个句子甚至能写一天,这样会非常打击积极性。与其精雕细琢,不如集中时间写出一份完整的初稿,哪怕他语无伦次错误百出。好的文章都是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一旦完成了初稿,心理压力会得到极大缓解,头脑也会愈发冷静,全文脉络更容易前后呼应,哪怕成分不完整后续还可以再次进行补充。
2.停止怀疑,积极实验
有时你想出一个新思路,但是被导师否决了,有时导师让你尝试一个新方法,但是你感觉行不通。验证自己观点的唯一思路,就是积极投身实验,通过理论推导、搜索相关文献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去验证猜想。实验做的越多,论文也更好写,也更容易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结论。
3.不知道做什么,就去读好文章
新接触一个领域无从下手,可以去找一篇该领域近年的综述,或者顶会/顶刊的高引论文,一定要认真研读这篇文章摘要和引言,把这篇文章引用的相关文章都去看一遍。这个过程最开始可能会很久很痛苦,但这是提高自己学术能力和了解学术前沿最有效的方法。
4.永远取法其上
向顶会/顶刊的best paper们看齐,向领域内成名已久的大佬和冉冉升起的新星看齐,学习人家的写作技巧、实验设计、作图风格,尽量打磨高质量的作品。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以水刊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可能连水刊都中不了。
5.永远注重劳逸结合
保持健康的体魄,包括论文、奖项、学位,都不及你身心健康万分之一重要,不要去牺牲自己的身体换取成就,如果发生了不可逆的身体损耗,真的会欲哭无泪。只要安排得当,二者完全可以兼得。跑跑步撸撸铁,学个乐器,偶尔做一顿大餐犒劳自己,周末与朋友出去逛逛,诗和远方可能就在身边。


在考博期间遇到的困难
要想成功的申请到博士,我们会遇到重重困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学校出身、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和英语水平。
对于双非或者学校不是非常出众的学生而言,要想申请到名牌高校的博士,我们只能凭借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假如你在硕士期间发表了若干篇高质量的论文,成果甚至可以达到一般学校博士的毕业要求,那么当导师看到这样的成果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毕业问题,被录取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大部分同学,可能获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比较困难,所以还是建议多联系几所高校的老师,或者同一所高校不同学院的老师,这样能够增加自己胜算的几率。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还是建议早点联系,但是前提是有了研究成果,否则可能没有太大作用。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假如有读博的打算,踏踏实实做科研,尽量多尽量早出科研成果,这样才会获得优势。即使我们的起点并不太高,但是也并不代表着科研水平不行,做出高质量的成果,可以抵消我们自身的劣势。另外,要学好英语,六级成绩也决定着你在申博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并且,好的英语基础可以提高你在读研或者读博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当你具备了高质量的论文和较好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在博士申请过程中几乎就可以解决90%的困难。除此之外,就剩下漫长的申请之路。例如,你需要去找合适的学校、研究方向与你契合的博导,最重要的是还要去了解博导是否还有招生名额。一般来讲,博导一年只有1个或者2个名额,名额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就往往给我们这些普通招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大部分博导都会把名额优先留给自己的学生或者直博生。当你解决了以上种种难题以后,你便可以与心仪的博导进行深入交流,参与你目标院校的初试以及复试,最后等待学校的录取通知,走向人生巅峰!




学长寄语
欲摘玫瑰,就要先折刺枝;
欲踏坦途,就要斩除荆棘;
欲见天明,就要勇闯夜寂。
努力和选择同样重要,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祝君考博顺利!
审稿:刘莹
编审:卜德龙
终审:武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