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基层党建 力促乡村脱贫 发挥队伍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记挂职曹县县委副书记赵海涛
“赵书记,您是我们的班长,我们永远是你的兵!”“祝赵书记和各位战友站上新起点,再创新辉煌”“永远的曹县战友、永远的曹县支部2019”……这是曹县省派第一书记们离别曹县之时在支部群里的留言,也是赵海涛同志挂职期满和第一书记们的互相勉励。
赵海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2019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前往曹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省派第四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任职村支部书记工作。一同前往曹县的有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省水利厅、省工商联、鲁信集团、山东警察学院等5个省直部门的21名同志,帮包曹县的6个乡镇20个行政村。
两年来,在省委组织部的关怀指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支持下,赵海涛同志牢记组织重托,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任务目标,带领21名省派第一书记们,融入曹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身心投入到曹县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两年来,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曹县第一书记工作达136次,其中中央级媒体26次,省级媒体76次。在挂职期满省委组织部的考核中,所有第一书记们均获“优秀”。曹县县委县政府为每位同志记三等功。
一、党建引领固本培元,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第一书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确定之后,那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第一书记队伍,就是完成两年帮扶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赵海涛从挂职县委副书记的第一天起,就把队伍建设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来开展工作。
首先加强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到达曹县后,迅速成立了省派曹县第四轮第一书记党支部,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和纪检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等五名支部委员,明确并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六个第一书记党小组,推选出党小组组长。每月固定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先后赴兰考、鲁西南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党史纪念馆、三涧溪村、山东警察学院、鲁信集团等地开展活动。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第一书记队伍的主要特点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相关政策熟、年龄差异大、专业差异大、性格各异,如何把大家凝聚起来,统领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团队最大优势,是首先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党支部集思广益,制定编发了《省派曹县第一书记党支部工作制度》《曹县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村级管理制度汇编》《曹县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曹县省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明确支部成员和各党小组工作职责,对第一书记驻村期间的组织建设、作风纪律、会议、学习、宣传、考勤、安全、档案管理、经费使用等九项内容进行了规范,用制度引导、约束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是加强思想建设。赵海涛同志作为党支部书记,主持制定了理论学习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明确了集体学习、党小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各乡镇距离较远,不方便集合,集体学习原则上随每次全体会议开展,各党小组集中学习每周至少安排1次,个人自学每周要安排不少于4小时,党支部定期调度检查学习情况。主要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组织部、省扶贫办等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重要会议精神,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深入研究行业扶贫政策和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学习当地干部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基层实际工作能力。两年来共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活动24次,邀请优秀第一书记代表和专家学者开展集中培训活动2次,学习借鉴先进的党建、扶贫工作经验。党支部首创了“6+6”观摩学习制度。党支部要求,第一书记所在的六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承接一次党支部的集体观摩学习活动;六个乡镇之间,每个乡镇的第一书记们必须互相到对方乡镇去学习观摩一次。另外,每个第一书记所在济南的后方单位,必须在济南承接一次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两年来,组织开展集体学习观摩活动12次,后方单位承接主题党日活动5次。
通过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和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第一书记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第一书记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农村工作的业务能力逐步提高,同时,通过观摩,使第一书记真实感受自己帮包工作的进度、亮点和不足,更好的为帮包村做贡献。
最后是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县委副书记,带头严格遵守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执行考勤制度,每个周天晚上九点前,准时返回曹县,同时,进行网络晚点名,掌握第一书记们返岗情况。同时,充分发挥好临时党支部管理服务、制度建设、统筹协调、桥梁纽带作用,把好正确方向、导向。党支部定期对第一书记学习、工作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督促工作开展。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第一书记动态,关注第一书记生活,做好服务工作。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制度和规矩作为依靠,严格纪律要求,规范组织生活,严抓第一书记工作作风,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开展规范、资金使用规范、项目建设规范。为了更好的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党支部还建立了走访联系制度,定期去后方单位汇报第一书记们的辛勤工作和其他后方单位为曹县所作贡献,努力形成后方单位比赛赶超的氛围。据赵海涛同志统计,两年时间,先后去后方单位拜访主要负责人8次,接待后方单位主要领导来曹县调研33次,派出单位党委研究第一书记工作33次,主要领导听取第一书记汇报58次,各个后方单位到曹县开展活动73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达592.25万元。
在这期间,有2位副处级干部提拔为正处,2位科级干部提拔为副处,还有多名科级干部职级得到晋升。另外,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后方单位资源和自身人脉优势为曹县发展多思考、多出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第一书记们先后从社会上争取资金317.9万元,为县里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第一书记们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大家秉承“一入曹县地,便是曹县人”的情怀,全身心投入到地方工作中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海涛同志第一时间带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返回曹县,投入镇村防控一线,参与到疫情防控监测、排查、预警,以及路口把控、测量体温、入户宣传等工作中来,指导村级组织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切实扛起疫情防控应尽之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第一书记们积极协调各方支持,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产后,第一书记们发挥自身优势,邀请专家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农户增收,挽回滞销损失。省工商联发挥各个行业联合会的优势,制定复工复产方案,积极组织培训,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协助务工人员安全上岗,企业有序复工。
第一书记在疫情期间凸显出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共22次,其中新华社1次、学习强国2次、山东卫视1次、灯塔在线1次、大众日报6次、今日头条2次、山东广播电台1次,市委县委对第一书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成绩高度赞扬。

二、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实现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2019年,山东省涉农资金下拨政策发生变化,下拨给省派第一书记的资金全部整合到县财政的大盘子中。赵海涛同志多次向县主要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先后两次召开由县财政局、扶贫办、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务局、文旅局、林业局、体育局等主要领导参加的资金调度会,督促检查资金下拨。经过努力,所有第一书记人均295万元的政策资金全部到位。
有了资金支持,赵海涛同志带领全体第一书记,多次论证各个帮包村如何发展产业,每位第一书记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都策划出了本村的产业振兴计划。山东警察学院第一书记张世俊,利用本村的闲置大棚,与省农科院技术合作,同时引进一家蔬菜公司,广泛种植五彩西红柿,其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省政府办公厅第一书记赵鲲,积极与英国约克公司联系,种植冻干草莓,约克公司保证最低收购价。省工商联第一书记张剑,发起成立了合作社,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流转土地一千亩种植蜜薯,针对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出资60万元购买大型农用机械,租给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上缴租金,这样既让村集体有收入,又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鲁信集团第一书记赵金涛,带领村干部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多次到外地考察产业项目,帮助带头人改良葡萄品种和草莓品种,一举使收入翻番。

据统计,第一书记投入产业项目资金达2110.9万元,帮助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7万元。有效开展产业发展和培育致富项目52个,其中建设扶贫车间8处、光伏发电项目12处、扶贫大棚6处、打灌溉水井276眼、果蔬冷藏库1处、养殖舍1处、成立合作社26个。
三、广泛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加快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支撑。曹县人口175万人,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同时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县。为破解帮包村普遍存在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缺少致富带头人的难题,党支部带领第一书记们认真研究帮包村现状和人才情况,采取多种办法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一是聚焦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在外能人。山东警察学院第一书记李廷所在村是淘宝村,两年来吸引两名大学生回家创业开淘宝店。二是聚焦资金、项目。每个帮包村都有能人在外,第一书记在第一时间与他们取得联系,请他们反哺家乡,为家乡捐资,修路打井、兴学济困,并请他们把适宜的项目带回帮包村,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省工商联第一书记林吉奎连续两年在8月份召开了“周庙英才座谈会”,把村里在外的能人、干部、企业家请回家,和考上大学、高中的孩子座谈,并给孩子发放奖学金。三是聚焦乡情。通过日常电话和微信沟通,传递亲情,通过节日活动,动之以情。抓住中秋节、国庆节、端午节、春节等时间节点,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为在外务工人员详细分析返乡创业的优势好处。省政府办公厅张旭是任职村党支部书记,三年来,为培养接班人和打造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多次与在外能人交流沟通,在他的感召下,终于有一位企业家愿意回村担任支部书记。
四、立足乡风文明,推动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曹县是“商汤开国地、华夏第一都”, 先后养育了治水英雄大禹、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古朝鲜第一个国王箕子、哲学家庄子、军事家吴起、农学家氾胜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曹县也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都在这里战斗过。曹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等都是曹县人。党支部研究,决定以在帮包村兴建乡村文明实践站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活动。
山东警察学院、省水利厅和省工商联的第一书记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子,建立了四所“记住乡愁”纪念馆,节假日参观的乡亲们络绎不绝。省政府办公厅第一书记杨杰睿联系省吕剧院,在村里开唱三天大戏。鲁信集团第一书记齐乃鑫、省工商联第一书记张剑联系省京剧院和曹县豫剧团,为帮包村送戏下乡。山东警察学院第一书记李廷每年利用重阳节,开展“孝亲敬老饺子宴”活动。在教育扶贫方面,第一书记们发挥后方单位优势,做了大量工作,如鲁信集团第一书记开展“鲁信天一”工程,凡是考不上大学或高中的孩子,由鲁信集团出资送到山东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即到鲁信集团工作。另外,每年8月底,集团领导都会来到帮包村,为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奖学金,两年时间已经发放58万元。疫情期间,山东警察学院的第一书记们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微信推出《省派“第一书记”线上“村灯”系列讲座》活动,从农村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入手,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农村父母重塑自我认知,教育他们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及家族关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五、抓走绿色发展之路,助推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基础。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又是京津冀向南的通道地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压力大。党支部带领第一书记们,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建设美丽村庄、如何提升环境质量。根据帮包村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迅速改变脏乱差的面貌。
第一书记们利用修路的70万资金、60万的一事一议资金和10万的绿化资金,大面积的开展修路修下水道、架桥梁、美化墙体、修建文化广场、栽种树木、安装路灯。两年来,完成修路里程108.4公里,美化墙体2千平,修建文化广场29个,修建农民书屋17个,栽种树木5万棵,安装路灯2117盏,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周边村的村民十分羡慕有第一书记的村。针对曹县村村存在坑塘现象,省水利厅的第一书记,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坑塘整治,连通坑塘水系,将村里的坑塘水系与村外的河渠连通,实现旱能引、涝能排,增加河塘水面和蓄水调节能力。充分发挥河塘养殖、种植、景观、垂钓、休闲等综合效益,合理设置步道、防护网、亲水台阶、绿化景观、太阳能路灯等设施。省水利厅第一书记的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六、抓实农村基层党建,实现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因此,党支部组织全体第一书记们认真研究农村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党支部的“头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书记们按照党支部的要求,努力健全村党支部党建工作制度,激发党员脱贫内生动力。两年时间,新建党组织3个,帮助调整选配党组织书记20名,发展党员3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7名,培养后备干部44名,吸引培养产业发展人才32人,召开党员大会251次,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41次,新建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7处。

结束语:“我时常牵挂奋斗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每当想起这句话,赵海涛和他的第一书记团队,总是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备受鼓舞,备受感激。赵海涛说:“回顾两年的工作,从高校到地方、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豪情、有喜悦,有汗水、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动。两年的基层经历,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基层工作方法,提升了工作能力,练就了过硬的工作作风。陈书记两次到曹县指导工作,并多次听取我的工作汇报,更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挂职已经归来,下一步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们建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