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长卷,而延安则是这本长卷中描述着我党由萌芽蜕变为成熟的辉煌篇章。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8月9日至8月18日,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能源改造”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深入学习党史的同时,用身体力行传播红色文化,践行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寻革命旧址,学抗大精神
实践团队在纪念馆内先后了解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干部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办学方针、抗大校歌……一幅幅照片,一份份文献生动记录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烽火岁月里的非凡历程,保存着抗大培养干部的理念和方法体系。通过本次学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传承革命前辈的高尚品格,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观梁家河知青旧居,寻红色奋斗之路
要初心如磐,才能笃行致远。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了解梁家河村基本情况,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村史馆广场实践队团队重温入团誓词……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在梁家河村的学习,使自己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洗礼,进一步感悟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今后工作中,定将以本次参观学习为新起点,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瞻仰凤凰山革命旧址,传承红色精神
走进毛主席旧居,一件件简朴的陈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中,领导党和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实现党的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的丰功伟绩。毛泽东在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居住期间,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等16篇重要论著收入了《毛泽东选集》。在参观毛泽东旧居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为实现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是毛泽东为克服抗日民主根据地严重经济困难而发出的号召。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开展起来的大生产运动,使各抗日根据地逐步达到了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改善了物质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顺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践团队在参观后,深刻体会到了战争时期的艰难。回到基地后进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动,自己动手包水饺,做饭,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后辈的一笔宝贵财富。传承发扬延安精神红色文化不仅仅是革命老区人们的事,其实它也应该是当代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走过前辈们居住过工作过窑洞,浏览他们遗留下来的照片、书籍、桌椅、暖瓶……陈旧的器具,透露出一种简朴,积极上进,为人民服务的生活状态。参观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看到遗址里的一切似乎能真切地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对于他们的敬意也油然而生。看着记载了他们艰苦生活的“印记”,我不禁感慨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很快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初审:臧蓉蓉
审核:牟永念
终审:范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