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强调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青年正处于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学校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阵地作用,推进书香学院、书香校园建设,决定在学院开展“书香润德,能者先行”寒假主题阅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引领同学们阅读经典书籍、参与系列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文化氛围,营造学院浓郁的书香氛围,搭建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品位。
三、活动主题
书香润德,能者先行
四、组织单位
主办方:热能工程学院团委
承办方:热能工程学院学生会、校园文化中心、读书俱乐部
五、活动对象
热能工程学院全体学生,以班级PK形式开展。
六、活动时间
寒假期间(1月13日-2月21日)
七、书目推荐
(一)指定书目/篇目(至少选其一):《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认知觉醒》。
(二)自选书目:《<实践论><矛盾论>解说》《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说话就是生产力》《非暴力沟通》《深度学习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间简史》《中国文化课》《曾国藩传》《历史的温度》《三体》等理论书籍或社科类、专业拓展类书目,也可自选其他感兴趣的书目。
八、活动形式
(一)全班共读:以班级为单位共同阅读,班级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小组名单报学院团委备案。召开班会进行阅读学习动员,针对指定书目定期在班级群发起线上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参与讨论、点评(学院可协助邀请),帮助学生将书中思维拓展至专业实践领域。
(二)多人趣读:围绕指定书目内容,班级内以学习小组(每组5-8人)为单位开展趣味阅读讨论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如:重现经典理论著作或历史故事中的历史场景或理论对话)、理论辩论(针对书中观点进行正反方辩论)等展示形式深入解读,开学后制作读书Vlog,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和小组讨论的思想火花,在学院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
(三)选择精读: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从自选书目中自主选择部分章节进行精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批注,记录关键知识点、个人思考以及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开学后,学院将组织阅读分享交流大赛,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和独特见解。
(四)小组研读:针对当前专业或社会热点问题和技术,学生自由组建小组(每组3-5 人),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回家乡展开调研,自由选取相关书籍和学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书籍内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通过文献查阅补充前沿信息,结合调研结果、专业知识提出创新性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制作案例分析报告展示成果,在学院内进行交流展示和评比。
参与说明:大一、大二和研一全部班级参加,高年级自愿参与。
九、展示形式
(一)全班共读环节:各班级推选代表,使用PPT 详细展示研读成果。汇报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书籍核心观点、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点、小组研究过程与方法、成果总结以及对未来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的展望等方面。学院将组织线下汇报会,邀请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评委,现场打分评选出优秀汇报小组。
(二)多人趣读环节:征集班级小组制作的读书Vlog,时间不超过3分钟。展示小组讨论场景、成员观点碰撞及合作过程,突出团队阅读氛围和共同学习成果。将择优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三)选择精读环节:每班推介2篇优秀读书心得,心得内容应围绕所读书籍的核心观点、个人收获、对专业学习或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内容详实,严禁抄袭拼凑。推荐1人参与阅读分享交流大赛,介绍书籍基本信息及选择原因,深入剖析书籍精华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如学习、生活、实践项目等)阐述观点,总结阅读收获及对未来的启示,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小组研读:提交案例分析报告。针对社会现象或某一专业知识回家乡进行调研,结合所读书籍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案例背景、问题提出、分析调研过程、解决方案以及案例启示等内容。
十、活动评比及奖项设置
活动评比分为集体奖和个体奖两类。对于获奖单位和个人给予pu口袋校园加分和书籍等礼品奖励。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3、4、5。
(一)班级集体奖
按百分制进行计分,分为共读展示比赛(50% )、小组读书volg征集(20%)、案例分析报告征集(30%)三部分。活动组织过程须由参赛班级采用PPT形式进行汇报打分。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若干。
(二)小组集体奖
针对多人趣读、小组研读而设定,根据收集作品分别按相应评分标准进行计分。
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
(二)个人奖
针对阅读分享交流大赛而设定,根据参赛选手的临场表现情况按百分制进行计分。
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若干。
十一、活动要求
(一)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分工明确,全面动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
(二)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活动资料(照片、视频、文字等)收集和保存,确保活动实效;
(三)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特长与优势,达到锻炼能力和展示风采的目的;
(四)活动成绩作为学院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评比的重要依据。
活动联系人:张娅婷老师 联系电话:86361930
热能工程学院团委
2025年1月13日
附件1:活动班级领导小组名单(班长、各委员)
班级:**** 填表人:
类别 |
姓名 |
班级职务 |
分工职责 |
备注 |
组长 |
|
|
|
|
副组长 |
|
|
|
|
组员1 |
|
|
|
|
组员2 |
|
|
|
|
组员3 |
|
|
|
|
组员4 |
|
|
|
|
组员5 |
|
|
|
|
******** |
|
|
|
|
附件2 :共读展示比赛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分值 |
内容 (40分) |
1.书籍理解:对书籍主旨、核心内容把握准确,能展现深度理解。 |
10 |
2.内容完整性:包含作者、背景、书籍简介、精彩片段分享、读书感悟等基本板块。 |
20 |
3.创新性:有独特视角、新颖观点或独特分享方式(如对比分析、跨学科解读等)。 |
10 |
设计 (30分) |
1.PPT 制作:页面布局合理、美观,文字与图片搭配协调,无文字堆砌、图片模糊等问题,整体视觉舒适。 |
15 |
2.色彩搭配:色彩协调,不刺眼,符合书籍风格,主题色与辅助色运用得当,能突出重点。 |
10 |
3.元素运用:合理运用图表、图形、动画等元素增强展示效果,动画过渡自然不花哨,图表准确清晰。 |
5 |
表达 (20分) |
1.讲解流畅度:汇报过程流畅,无明显卡顿、重复、口头禅,语速适中,语言连贯。 |
10 |
2.讲解生动性:讲解生动,能运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变化吸引听众,情感投入。 |
5 |
3.时间控制: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
5 |
团队协作 (10分) |
分工明确:团队成员分工清晰,各司其职,在展示中能体现各自负责板块。 |
10 |
附件3 :小组读书volg征集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分值 |
分享内容 (40分) |
1.涵盖书名、作者、主要情节与核心观点,准确且清晰。 |
20 |
2.感悟真实深刻,与书籍紧密关联,表达流畅有条理。 |
10 |
3.读书形式、剪辑手法、呈现方式等新颖独特,效果佳。 |
10 |
拍摄与剪辑(30分) |
1.画面质量(10 分):清晰、稳定、光线好、构图佳。 |
15 |
2.剪辑流畅:转场自然、节奏合适、无卡顿。 |
10 |
3.字幕配乐:字幕无误、配乐合适。 |
5 |
团队协作 (25分) |
1.参与度: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拍摄与读书,镜头充足。 |
15 |
2.配合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
10 |
时间控制 (5分) |
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5 |
附件4 :阅读分享交流大赛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分值 |
分享内容 (35分) |
1.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观点正确、鲜明。 |
10 |
2.材料真实、典型、新颖,实例生动,结合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
10 |
3.内容风格独特,紧扣书籍内容主题。 |
5 |
4.分享内容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
5 |
5.文句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
5 |
语言表达 (30分) |
1.吐字清晰,表达准确、流畅。 |
15 |
2.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音量、以及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
15 |
综合印象 (20分) |
分享者精神饱满,着装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能较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内容的理解。 |
20 |
会场效果 (10分) |
讲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 |
10 |
时间控制 (5分) |
演讲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5 |
附件5 :案例分析报告征集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案例背景(20分) |
1.完整性:详细阐述案例所涉及相关知识,信息完整且准确,能让读者清晰了解案例全貌。 |
10 |
2.相关性:背景信息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最终的成果紧密相关,能够为后续内容提供合理的铺垫和解释。 |
10 |
问题提出(20分) |
1.准确性:问题诊断清晰、准确,能够直击要害。 |
10 |
2.深度与复杂性: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对问题的挖掘全面且深入。 |
10 |
分析过程 (30分) |
1.科学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严谨。 |
10 |
2.全面性:报告中需包含案例背景、问题提出、分析调研过程、解决方案以及案例启示等内容,全面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因素。 |
10 |
3.有效性:提出的解决方案切实可行且能够有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
5 |
4.创新性: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 |
5 |
案例启示(20分) |
1.深刻性:从案例中总结出深刻、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
10 |
2.实用性:具有实际借鉴价值。 |
10 |
表达与格式(10分) |
1.语言表达:语言通顺、简洁、准确,专业术语使用规范恰当,无错别字、语病和歧义。 |
5 |
|
2.格式规范:案例报告格式符合要求,结构完整(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段落清晰,层次分明,图表编号和标题规范,数据引用准确,排版美观大方。 |
5 |
审稿:蒋炜玮
编审:张娅婷
终审:朱新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