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传承“传帮带” 育人传统,搭建在校生职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桥梁,近日,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问道校友·职脉相承” 社会实践团队,在领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访山东海筑暖通工程有限公司,与热能校友、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戴磊深度交流。此次活动不仅为学子们带来了宝贵的职业成长经验,更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让“职脉相乘” 的种子在校园与职场间生根发芽。

校友领航: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密码”
作为山东建筑大学暖通专业的优秀校友,海筑暖通创始人戴磊用“成长、探索、友谊” 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大学时光。他坦言,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积累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荣卫国老师一堂超出教科书范围的地板辐射供暖课程,更是直接影响了他深耕暖通行业19年的职业选择。“正是那堂课让我意识到,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的结合能产生巨大能量。” 戴磊的分享中,既有对恩师的感恩,也凸显了高校课堂与行业前沿接轨的重要性。
回顾创业历程,戴磊校友的故事充满“职脉相承” 的温度。大三暑假,他与同学王宇飞在中信房地产项目从搬运40吨水泥的一线工人做起,凭借“吃苦耐劳、坚持到底” 的韧劲,逐步成长为项目经理。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职场起点无高低,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最好的职业资本。” 如今,海筑暖通已参与编制山东省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地方标准,其研发的五恒系统更是成为行业标杆,而这份成就的起点,正是大学期间的专业探索与实习积累。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 - 成长 - 反哺” 闭环
实践团队聚焦“校园人” 到 “职业人” 的转型痛点,结合戴磊校友的建议,梳理出 “三维赋能” 校企合作路径:
一是专业根基筑牢计划。戴磊强调,在校生需夯实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展行业认知,尤其要掌握Word多级编号、Excel 数据建模等实用技能。“很多同学应聘时写‘精通 Office’,但连长文档排版都做不好,这会成为职业发展的短板。” 海筑暖通将为山东建筑大学学子开放施工规范数据库,鼓励学生提前研读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培养“规范意识”。
二是一线实践淬炼平台。借鉴戴磊从工地实习走向创业的经历,双方拟共建“海筑暖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岗位。“我们会让学生从看机房、识设备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离心机、压缩机的实操知识,把课本上的枯燥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 戴磊表示,企业将安排项目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复刻 “从工人到管理者” 的成长路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是职业素养提升工坊。针对新生入学适应与职业规划需求,戴磊建议学院开设“校友讲堂”,分享从 “扮恐龙做兼职” 到“主编行业标准” 的转型故事,让学子们明白“职业发展没有捷径,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经济学)与行业趋势敏感度同样重要”。在交流中,戴磊非常赞同并支持学院关于学生职业发展力培养的理念和计划,并表示,海筑暖通将全力配合学院需求,助力学弟学妹能力提升,通过提供“职业诊断”服务、模拟面试、项目复盘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前规避职场误区。
薪火延续:让“职脉” 成为育人活水
“校友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活教材。” 热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新筱表示,将以此次走访为契机,推动“海筑暖通校友导师制”落地,邀请戴磊等优秀校友参与课程设计,把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如将海筑的成本预算表制作逻辑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行业核心工具。”
戴磊校友则寄语学弟学妹:“大学四年要做好三件事 —— 打牢专业基础、积累实践经验、珍惜同窗情谊。” 他承诺,海筑暖通将优先吸纳山东建筑大学毕业生,并为实习生提供 “一对一” 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希望更多母校学子能接过‘专业精进’的接力棒,让山建人的身影在暖通行业发光发热。”
此次校企互动既是校友企业就业岗位的有效拓展,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教育课,是学生职业发展力培养“职脉相承” 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将持续联动更多校友企业,让校友资源成为人才培养的“活水源泉”,助力更多学子从校园平稳迈向职场,在专业领域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校友简介:
戴磊,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2003级热动专业校友,山东海筑暖通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
审稿:蒋炜玮
编审:张娅婷
终审:朱新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