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学院“传承非遗薪火,创新特色文化”实践团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参观学习。
上午,实践团成员们乘车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首先是由曾两次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中共七大专题讲解的党婕睿老师向我们讲述杨家岭革命旧址在整个共产党史中的重要意义,其描述了在当年中共七大会议中由毛主席提出的守正创新精神,它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共产党实力走向强盛的转折点,这种精神成为了这几十年来共产党员们的一份坚持,督促着我党不断发展至今。

随后,实践团自行参观了中共七大会议旧址与中共中央当年在杨家岭的工作生活旧址。同学们在参观的同时结合曾经所学的历史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共七大是一次准备胜利和实现胜利的大会;体会到当年的革命领导人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但是仍能有条不紊、精准确切的安排各项工作,就比如当年毛主席曾在此完成了40篇伟大理论著作,并不曾因为物质条件的艰苦而影响思想的创新。




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凤凰山革命旧址,参观了中共中央办公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中共中央机要科等旧址。每一个窑洞都见证了一段红色历史,每一张照片都记载了一个红色故事。实践团成员聆听着讲解,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在凤凰山的艰苦奋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伟大领袖的崇高品质和智慧。凤凰山革命旧址,不仅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简单坐标,更是一个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精神家园。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坚定信念的地方,也是激荡有志青年奋勇前行的精神。




随后,实践团走进抗大纪念馆,追忆中国近现代教育上的“革命熔炉”的烽火岁月。纪念馆集中展示了抗战将才的摇篮、教育方针指航向、窑洞大学育英才、挺进敌后显神威、回师陕北夺胜利、抗大精神放光芒六个单元的内容。实践团通过一份份学习资料、一个个艰苦学习的故事,不仅感受了抗大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栓羊石为桌椅、以泥糊墙为黑板,白天练习杀敌技巧,夜晚伏案学习理论知识的艰苦学习环境,更体悟了“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良好学习风气和浓厚学习氛围。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集体学唱《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承担……”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歌词,唱出了抗大学子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广大青年要传承“抗大”精神,走好新时代青年“抗大”之路,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审核:崔 萍
终审:张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