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济南市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自2019年以来,疫情再一次离我们最近的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地疫情,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保护全校师生安全,山东建筑大学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机制,实施封闭管理。热能工程学院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多方联动发力,扎实做好各项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热能学工队伍:勇敢逆行,我们和学生在一起
3月30日,校园封闭管理通知一声令下,热能工程学院学工队伍勇敢逆行,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进校住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把学生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争做学生的守护人。
学院团委书记臧蓉蓉是第一批返校住校人员,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校内百余名学生的保护伞。在小家与大家面前,她毅然选择了后者,离开两个孩子,封闭在校内,陪伴在学生身边,家中孩子只能找家政来照看,她变成了“别人”的妈妈。像臧蓉蓉同志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学工人还有很多。
高红为是唯一一名在校外的辅导员,24小时随时待命,“外”援陪伴暖人心。高老师的一天,7:30在校门口等待需外出就医的学生,全程陪护直到15:00将学生送回学校;23:00接到学生校外就医的紧急电话,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西门,开车跟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在急诊大厅呵护陪伴学生一整夜,待学生体温正常后,次日早上8:00将学生安全送达学校。疫情当前,他做到了24小时随叫随到,勇敢逆行,只为守护好每一位“家人”。

专业班主任:凝心聚力,抗“疫”路上同心同行
封校不封爱,凝心聚力暖人心,在疫情大考面前,热能专业班主任无私奉献,展现为人师表的责任与担当。校园虽然暂时封闭,但急需就医的学生外出就诊刻不容缓,专业班主任无怨无悔接过学工队伍的接力棒,冲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最前线。
封校第一天,学生因运动受伤急需手术,雷文君老师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门口将受伤学生送到医院接收治疗。随后,协调转院、手术安排等事宜,对接校内辅导员和校外不能赶来的家长,从清晨到傍晚,一陪就是一整天,直至手术顺利完成。虽然家中还有因为疫情防控未能正常入园的学龄前宝宝,但是听闻学生有手术陪同需要,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地选择了陪护学生。
封校第三天,有一名学生突发旧疾动弹不得,校内学院师生合力将其从五楼抬下,此时已是深夜。经多方考量,联系到离校最近的实验室刘学亭老师前往医院,全程陪同学生多方检查。后来了解到,刘老师刚从医院陪护生病老人回到家,当听说需要陪同学生急诊就医,他不顾疲累、没有推脱立刻到达指定地点,刘学亭老师尽管家中有老人住院,依然将学生送到医院并陪护一晚上,建环教研室赵胜中老师接替后在医院陪护学生一整夜。在第二天转院治疗过程中,班主任刘芳老师与制冷教研室张文科老师“兵分两路”提前到医院为其办理信息登记、挂号等手续,两位老师直到从外地的家长赶来,又陪护了一整天,学生住院期间,刘芳老师多次到医院关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就像悉心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怨言。
“学生是咱们的,不分你的还是我的”“再有困难,也不能让学生单独留在医院”......疫情无情,但热能有爱,专业教师冲锋在前、关爱学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冯玉坤老师从市里开车接送学生去省立医院看病,全程8个多小时陪护;还有孔令健、刘吉营、王茜、杨开敏、马晓旭、张文科、赵胜中老师为学生办理手续,接力陪护就诊学生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克服家庭的困难和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因素,把学生真正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党员教师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现了热能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全体师生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教师党员率先垂范作表率。自疫情防控以来,59名教工党员主动请愿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有的化身“大白”,为核酸检测扫码工作贡献力量;有的化身“门卫”,坚决守好入口关;有的化身“巡视员”,校园安保不留死角;有的化身“健身教练”,示范指导科学运动;有的化身“主播”,传播疫情防控小贴士。
学生党员争先恐后树新风。“我是党员,冲锋在前”的声音一直在学生党员中流传,他们挺身而出,主动写下请战书,加入志愿者团队,踊跃成为宿舍消杀、“出行戴口罩”文明劝导员,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员等志愿者中的一员。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建带团建,学院700多名团员青年也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热能学子亮身份,冲在前,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学院党委系统谋划、统筹发力,热能学工队伍、专业班主任、师生党员冲锋在前,坚定不移地和全校师生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守护校园这方净土,始终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热能力量!
初审:臧蓉蓉
审稿:牟永念
终审:范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