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日常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为落实一名教工党员的责任使命,他积极向党组织提交了党员先锋岗的申报材料。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学校、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作为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为师生做好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党员民主评议中评价为优。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科教融合,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先后为热能学院建环专业、新能源专业本科生主讲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流体力学》,为研究生主讲《高等流体力学》、《研究生专业英语》以及《边界层理论》等多门核心精品课程,同时连续多次为热能学院研究生主讲《暖通空调前沿与进展》、《热科学前沿与进展》等课程。近五年年均教学工作量600,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任教以来经历了2010年和2015年两次建环专业评估,主讲课程《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方法”获得评估专家、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寿炜炜的高度赞扬。
三、科研方面
近几年主持承担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联合基金项目等课题7项,其中主持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大型高炉热风炉、焦炉应用高效蓄热体覆层材料的数值模拟研究”,其研究成果作为总课题的重要支撑,总课题的研究成果“高辐射覆层技术在高炉热风炉和焦炉上的应用”荣获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项目“非牛顿幂律流体延伸表面边界层热质传输特性研究”并荣获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另一项研究成果“牛顿流体弯管内压强分布规律研究”荣获2015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附后)。2014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联合基金项目,目前已经顺利结题,且三位结题网评专家均评价为“优秀”。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建环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和《工程流体力学》等3部教材的编写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6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
四、学科建设方面
作为学术骨干积极参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他积极参与建环、热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完成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和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的编写。作为热能学院流体力学课程的主讲人,他积极建设流体力学精品课程网站,主讲研究生《高等流体力学》获评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同时作为泰山学者牛建磊教授团队成员,为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人才培养方面
他于2011年开始指导研究生,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与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时常与研究生讨论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和著作。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从研究生的选题、实验研究到论文写作,他都会亲自把关,与学生反复讨论,给予具体的指导。不仅注重在科研水平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方面同样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并重的培育模式,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并脚踏实地的努力创造条件,不可投机取巧,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所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并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把科研学术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
在科研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他为学生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所指导的研究生许甜甜同学的研究成果“绿色建筑环境热质传递协同研究”获得2016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同时许甜甜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同截面管道内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获得2017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排名第一),该论文于2018年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称号。他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参加多项省级竞赛,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荣获2012年和2014年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自2011年以来连续多年作为流体力学课程辅导教师指导热能工程学院本科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竞赛,几乎每年都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参与指导我校团队参加国际太阳能大赛,获得骄人业绩,为学校争取多项荣誉(证书附后)。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注重在专业素养、个人成长、生涯规划及生活关怀等方面都做到与学生相伴成长,关心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平衡生活问题与科研压力之间的矛盾,并且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