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各房间的室内温湿度参数及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1、首先应根据设计地点,查阅相关手册确定设计地点冬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2、根据相关规范和手册,确定各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
二、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1、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夏季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各房间的逐时负荷,并确定房间的最大负荷,具体详见《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等。
2、冬季热负荷的计算
冬季热负荷的计算采用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但冬季室外设计计算温度应采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湿负荷计算
对于舒适性空调,空调房间内湿负荷主要是室内人员形成的,具体应根据空气调节教材讲述的方法计算。
三、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方案比较应根据建筑物用途、空调系统要求、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空调房间采用的新风补给方式;
2、确定空调房间供给风机盘管机组的水系统形式;
3、考虑冷源和热源的类型;
4、根据建筑用途和形式考虑机组类型;
5、考虑控制方案。
四、空调设计计算内容
1、空气处理方案确定;
2、计算房间新风量和排风量;
3、风机盘管的选择;
4、新风机组的选择;
5、室内气流分布校核计算;
6、风系统水力计算;
7、水系统水力计算;
8、管材保温、消声、防振措施。
五、冷源设计内容
(一)制冷机组的选择
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目前,设备完善程度与以前大不相同,质量大大提高,管道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热损失较少,故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以正确的负荷计算结果选定,不再附加选型系数。
上述情况是针对单幢建筑的系统而言,若对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应按具体情况确定。
2、制冷机组的选择
中央空调常用的制冷装置形式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多种,应根据用户的使用性质、调节及控制需要,并做方案分析来确定制冷机组的类型。
(1)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根据计算的总冷负荷的大小、制冷剂的种类,将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换算至标准工况,然后选择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
冷水机组台数的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运行规律而定,一般选用2~4台,中小型2台,较大型3台,大型4台。为考虑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小工程选用1台时,应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从便于维护管理的角度考虑,宜选用同类型同规格的机组。从节能角度考虑,可考虑选用不同类型不同容量机组搭配的方案。
(2)方案分析
在设计中可能出现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应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比较时主要考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如果方案分析比较所需工作量较大、所需数据较多,本次设计可不进行,但应对一些单一指标,如制冷系数、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潜在的备用能力、单位负荷的耗电量、耗水量、占地面积、运行管理人员数量等进行简单对比,然后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案。
3、冷却塔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对于空调系统一般采用整体制冷机组(或冷水机组),因此首先应确定冷凝器的热负荷。对电制冷机组,冷凝器的热负荷为制冷量加上压缩机的指示功率。对吸收式制冷机组,冷凝器的热负荷为制冷量加上机组所消耗的热量。冷凝器的热负荷确定以后,根据冷却水的温差即可计算出冷却水的流量。冷却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kg/s
GC——冷却水量,kg/s;
CP——水的定压比热,KJ/kg.℃;
TW1、TW2——设计工况下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国标规定为35、30℃。
根据冷却水量、系统调节方式等确定冷却塔的型号和台数。冷却塔台数宜与制冷机相台数相对应。
(二)机房附属设备的选择
辅助设备包括软化水装置、循环水处理器(或电子水处理设备)、分/集水器、除污器、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定压装置、换热器等。
1、冷冻水泵的选择:
冷冻水泵的选择包括流量和扬程的确定。流量根据冷负荷及设计温差确定,扬程则根据机组内蒸发器阻力损失、管道阻力损失及空调末端装置阻力损失确定。
冷冻水泵的台数考虑备用、冬夏季共用或独立设置
2、冷却水泵的选择:
冷却水泵的选择包括冷却水流量和扬程的确定。流量根据冷负荷及设计温差确定,扬程则根据机组内冷凝器阻力损失、管道阻力损失、冷却塔阻力及设备阻力损失确定。
3、水处理设备
对空调冷冻水(冷热水系统共用)需采用软化水,可根据当地水源水质及补水量等选用软化水装置,具体可参考产品样本。其他设备的选用可参考设计手册。
(1)冷冻水系统处理设备(软化水装置、软化水箱大小)
目的:防止结垢
软化水装置的选择:软化水量按照系统补水量来选,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系统的小时泄漏量为系统水容量1%)。
软化水箱:储存补水泵0.5~1.0h的水量
(2)冷却水系统水处理设备
目的:防垢、阻垢、消毒、杀菌、防藻类
类型:电子水处理器、循环水处理器
如何选择:循环水量
安装位置:冷却水回水管或上水管
4、定压设备
(1)作用:收贮膨胀水量,同时解决定压和补水问题。
(2)类型:开式高位膨胀水箱(条件具备时优先考虑)
闭式低位膨胀水罐(定压罐)
(3)开式高位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为膨胀水量Vp与调节水量Vt之和。
a.膨胀水量Vp=α·VC·△t
式中α——水的膨胀系数,取0.0006;
VC——系统水容量(L);
△t——水的平均温差,冷水取15℃,热水取45℃。
估算时膨胀量Vp:冷水约0.1L/kW;热水约0.3 L/kW。
空调水系统的单位水容量表(L/m²建筑面积)
空调方式 |
全空气系统 |
水一空气系统 |
供冷时 |
0.40—0.55 |
0.70—1. 30 |
供暖时 |
热水锅炉 |
1.25—2.00 |
1.20—1.90 |
热交换器 |
0.40—0.55 |
0.70—1. 30 |
b.调节水量Vt为补水泵3min的流量,且保持水箱调节水位不小于200mm。
c.最低水位应高于系统最高点0.5m以上。
d.膨胀管应接在循环泵吸入侧总管上,膨胀管上不应有任何截断装置
膨胀管管径表
系统冷负荷(kw) |
<350 |
350~1800 |
1801~3500 |
350l~7000 |
>7000 |
膨胀管(DN) |
20 |
25 |
40 |
50 |
70 |
(4)当采用开式膨胀水箱有困难时,可设置闭式隔膜膨胀水罐或补水泵变频定压方式。
闭式低位膨胀水罐的设置:
a.总容积:V=Vt/(1-β) m³
式中Vt——调节水量,同开式膨胀水箱m³;
β——系数,一般β=0.65~0.85,当P2允许时,尽可能取小值。
b.工作压力:
a)补水泵启动压力P1(m),大于系统最高点0.5m。
b)补水泵停止压力P2,P2=( P1+10)/β-10
P2取值应保证系统设备不超压。
(4)补水泵的确定: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人段。补水泵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的压力高30~50kPa。补水泵宜设备用泵。
5、除污器——清除和过滤管路中的杂质和污垢
安装位置:空调总回水管
直径的选择:断面流速0.05-0.1m/s
6、分、集水器
(1)作用——考虑各环路之间的压力平衡和使用功能要求,需要从总管接出2个以上的分支环路时
(2)安装位置——总供水管、总回水管
(3)选择——总流量通过时断面流速0.5~1.0m/s,并应大于最大接管开口直径的2倍。
(4)应安装的设备——压力表、温度计,应用于空调系统应保温
六、空调水系统
1.冷源侧宜采用定流量运行;负荷侧宜为变流量运行。末端装置设电动两通阀。总供回水管之间应设压差控制的旁通装置,旁通管管径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水量确定。
当负荷侧需要采用定流量运行时,末端装置应设电动三通阀。
2.当管路系统较小,末端支管环路阻力占负荷侧干管环路阻力的2/3~4/5时,可采用异程系统;当末端支环路阻力较小,而负荷侧干管环路较长,且其阻力占的比例较大时,应采用同程式。
3.水力计算:空调水系统应进行水力计算,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不应大于15%。
冷水管路比摩阻宜控制在100~300Pa/m。当量绝对粗糙度:闭式系统K=0.2mm,开式系统,K=0.5mm.
空调凝结水管可按末端设备制冷量选用。
空调凝结水管管径估算表
冷负荷(kW) |
<10 |
11~20 |
21~100 |
101~180 |
181~600 |
DN |
20 |
25 |
32 |
40 |
50 |
冷负荷(kW) |
601~800 |
801~1000 |
1001~1500 |
1501~12000 |
>12000 |
DN |
70 |
80 |
100 |
125 |
150 |
七、图纸要求:图纸不应少于10张。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一般是由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详图和设备及材料明细表等组成。
1、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上用图或符号表达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一般采用设计说明表达。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确说明以下问题:
(1)工程概况
(2)室内外设计参数
(3)负荷概况
(4)系统方案
(5) 材质选择、管道防腐、保温措施、连接方式、试压要求等;
(6) 有关穿墙、穿基础、穿楼板、伸缩缝的要求(重要部分亦可用详图表示);
此外,还应说明需要参看的有关专业的施工图号或采用标准图号,设计上对施工图的特殊要求以及其他不易用图表达清楚的问题。
2、平面图:
平面图是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平面图所表达的内容包括:空调设备、管道与建筑物的关系及相关尺寸、管径、坡度、坡向和出入户的情况。此外,在平面图上还要绘制建筑物的轮廓线,墙、柱的轴线,门、窗洞口及其尺寸线等。
3、系统图:
系统图是暖通空调系统的轴测投影图,又称透视图。
系统图中管道走向应与平面图吻合。图上应标明管径、坡度、坡向、空调设备及附件的图例、编号、主要阀件、仪表、仪器、自控装置符号等。
详图的线型与其他图纸应相吻合,需施工中加工的尺寸,在详图中要标注的更细致且符合制图标准。
4、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表中应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重量及附注等项目。施工图中涉及的设备、阀门、仪表等均列入表中,以便施工备料。不影响工程质量的零星材料,可不列入表中,由施工单位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