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14年,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2-2013,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后;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机械与能源动力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4年,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
1995年,山东大学动力工程系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5年9月起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4年9月-2006年5月讲师,2006年6月-2019年8月副教授,2019年9月起教授;
2004年起在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5年07-2001/08,潍坊市能源设计研究院,历任助工,工程师,机务室主任,院总工。
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转化及高效利用、工业和建筑节能、清洁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大气环境质量控制。
承担项目:
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高校院所自主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住建部(厅)、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山东建筑大学科技计划及教研项目、博士基金项目等。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脱硫脱硝技术、热管技术;
本科课程:热力发电厂、新能源发电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动专业本科生课程及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荣誉称号:
[1]山东省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专家,2024年;
[2]山东省工信领域绿色低碳专家委员会,2024年;
[3]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与教育专家库专家,2023年;
[4]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2008-2015年;
[5]山东建筑大学用人单位专家服务团专家,2014年;
学术兼职:
[1]山东省能源局储能委员会委员;
[2]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
[3]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专家;
[4]山东应急厅电力咨询委员会专家.
[4]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专家.
科研获奖:
先后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机械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教学获奖:
[1]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论文论著:
在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热能与动力工程、燃烧科学与技术、锅炉技术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多篇。撰写《供热工程理论体系及设计方法探究》等5部著作。
授权专利:
已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招生信息:
招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型研究生和能源动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