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团工作

    学院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2013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日期:2013-05-28     点击数:

    本年度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第十次团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名校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实施,探求学校共青团工作性质、任务与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的结合点,突出引领和服务;探求各学院共青团工作与学科专业特点的结合点,突出特色和品牌。继续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勇担责任、主动作为、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广泛开展“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织全校团支部在春季新学期开学初开展一次以观看《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片》(大学版)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微传递 巨能量”十八大精神新媒体传播活动,利用学校共青团三级微博体系开展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的线上学习宣传活动;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专项行动。

    2.大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与信仰对话--校园人生分享会”,邀请学生喜爱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青年典型、杰出校友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人生信仰、分享人生经验。动员组织理论社团集中开展“我的信仰我来说”活动,通过读书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在大学生中发起信仰讨论,通过新媒体开展相关线上活动。

    3.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学校各级团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在自己的家乡、学校周边等地开展“寻访身边的中国梦”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平台,在学生中发起“我的中国梦”主题大讨论和征文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我的中国梦”短信创作和传播活动、微电影大赛等。

    4.扎实做好微博体系建设工作。在活跃传统工作载体基础上,继续推进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探索开通校团委官方微信及团总支书记微信群,进一步拓展工作阵地。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加强使用技能培训,注重日常运营管理,扩大校团委官方微博覆盖面,栏目设置力求切近学生需求。继续办好手机报。

    5.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按照《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规范校、院两级培养体系,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项任务落实的督促和调度,做好多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明确学员选拔标准,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初团”、“新袖班”、“青马班”的各项工作,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挑战杯”学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骨干在工作岗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基于新媒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探索成立各级团校,加强与各级党校的合作。

    6.深入开展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典型。组织开展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和省、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评选活动,以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和“十佳之星”系列评选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建大青年学生中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优势,弘扬主流价值,引导文明风尚。组织召开好“五四评优表彰大会”。

    二、强化成长服务,努力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大平台

    7.推进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框架。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原则,积极构建课外实践育人体系,指导各学院团组织紧紧围绕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团学品牌。各类活动的开展落实在青年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完善之上。协调教务处、人事处等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性,开展素质拓展认证工作。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强校园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做好项目化立项工作。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文体骨干培养,加强优秀文艺节目编排。举办周末音乐会、“雪山之韵”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湖畔音乐季”、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山东建筑大学筑基合唱团”品牌。组织参加或承办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创意文化节等有关活动。发掘学校文化积淀,利用新媒体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9.鼓励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举办学校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加强竞赛培训与指导,完善作品申报和评价机制,做好校级以上竞赛的报备、推荐选拔工作。举办好“映雪求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完善以“挑战杯”为龙头的三级竞赛体系,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更多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10.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引领校园新风。在第51个学雷锋日暨第1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之际,举办“3.5”志愿服务月,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践行以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青春绿色行动;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等。建设、利用好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落实志愿服务注册、认证制度。

    1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活动。以目标精细化、实施项目化、工作系统化、传播立体化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优势。对接全省共青团组织“助力县域科学发展工程”,以基层需求为导向,按需设项、据项组团,选派重点服务团队,强化实践、调研技能培训,提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服务成效。组织开展“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扩大参与面,努力使更多调研成果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微博专题、网络专栏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良性互动。

    12.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办好创业大讲堂。

    结合“青春创业行动”,继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与“学士后流动站”建设,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提升创业大讲堂质量,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继续发挥创业类社团和创业类团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加创业类竞赛,提高青年学生创业热情,提升青年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13.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关注青年学生利益诉求。结合青春同行行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就业岗位、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服务青年项目创新工程”为抓手,依托学生会、社联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调研,了解青年学生困难和需求并协调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三、强化组织建设,奋力夯实共青团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基础

    14.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为目标,提高团建科学化水平,推动团干部修品行、善学习、勤思考、实做事,树立正确成长观,打牢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根底。深入开展“走进青年团干部恳谈日”活动,做好联系学生班级有关工作,鼓励各级团干部走入基层、走进青年,提升青年对共青团工作满意度,建立共青团与青年学生常态化联系的途径。加强对院级共青团工作规范建设的指导,继续发扬校院一体、形成合力的优良工作模式。

    15.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开展“特色团支部”、“活力支部”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密切与青年的联系和沟通,着力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制订《山东建筑大学团支部工作条例》,探索建团新模式,增强团组织工作实效性。深入总结提炼基层团建的理论体系和案例成果,积极探索富于前瞻性和示范意义的团建先进经验。

    16.成立校青年联合会。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工作实际,在完善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的同时,筹备成立校级青年联合会并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建立青联组织,汇聚全校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使之成为团组织团结、凝聚和影响青年教师的有效载体,从而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教师,为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

    17.加强学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校院各学生组织的分类指导和建设,加强组织之间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指导学生会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切实做好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维护权益和自身建设,提高学生会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强对社团的分类引导,推进社团升级计划各项工作,推进“五个一”工程,健全社团活动登记、信息报送、奖惩机制。组织好“社团文化节”,努力使社团活动沿着“规范化、多样化、精品化”的轨道发展,使其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8.加强共青团工作研究。鼓励各级团干部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找准青年学生需求点、兴趣点和疑惑点,按照“问题即课题”的思路,不断加强研究,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使团的工作不断地适应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和学生的具体需求。

    19.拓展共青团宣传工作。发挥好各学生组织的作用,做好“《山东建筑大学报》建大青年”版面、及各类校内新媒体的宣传、引导工作,利用好建大共青团宣传栏;利用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及人民网、团中央、团省委、教育厅、团省委学校部网站等各级各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我校共青团工作;发挥好各学院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各学院共青团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20.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稳定、畅通、灵活的信息沟通渠道。密切关注敏感时期、重大节点、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动态,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提前开展信息维稳和思想引导工作。准确把握校园总体态势,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四、做好学校和团省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本学期学校共青团十项重点工作

    1.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

    2.  修订、完善有关文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

    3.  筹备、组织好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暨五四评优表彰工作。

    4.  全力应战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5.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活动。

    6.  组织或参加校内外重点活动。

    7.  推进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

    8.  成立校青年联合会并开展有关活动。

    9.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和聚集力。

    10.          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切实发挥 “三自”作用。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053186361127
     Email:jtgcxybgs@sdjzu.edu.cn 备案序号:20136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