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波,男,汉族,山东省海阳市人,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现任山东建筑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首席岗教授;兼任九三学社山东建筑大学主委、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轨道交通学会副理事长、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和干旱荒漠区公路工程技术全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带头人。 从事道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二十余年,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近年来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Research andTechnology》、《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公路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期刊收录70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和著作5部,出版国家行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实用新型20余项。 主要承担《沥青路面粘弹原理》、《道路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主持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先后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交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并先后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山东建筑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3年《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研究》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高等级公路交通噪声衰减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项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自然科学类),2006年《基于(矩阵)传递机理的状态传递矩阵法及其在岩土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项目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项目获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主持研究完成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主持研究的《城市道路路面半刚性基层试验研究》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主持研究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抗车辙性能统一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主持研究的《路面结构计算理论与设计参数的关键问题研究》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012年主持研究的《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和施工控制成套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主持研究的《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及排水设施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主持研究的《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主持研究的《大型钢桥桥面铺装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3年主持研究的《固废橡胶塑料基环保沥青关键技术及绿色工程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5年主持研究的《固废橡胶塑料改性沥青高效利用及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