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交通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11月10日下午,郑木莲、许福友两位教授受邀为交通学院师生分别作了题为《海绵城市生态透水铺装技术》和《大跨桥梁抗风研究方法与风振控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张思峰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计2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郑木莲教授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的政策导向及主要研究进展,其次,基于多孔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合料对透水铺装结构与材料进行了全面阐述,最后,在已有透水铺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尾气降解技术和透水铺装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尾气降解型透水铺装结构。讲座过程中,郑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持续性研究和多需求统一相结合的科研思路。本报告使师生对于透水型生态道路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拓宽了大家的科研思路。
许福友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大跨度桥梁发展概况,随后详细介绍了大跨度桥梁风致振动破坏形式及理论分析、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这四类抗风研究方法,并分析了自然风场大比例模型试验的特色和优势,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分别提出了控制桥梁风振的结构、气动和机械措施。讲座过程中,许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激励老师和研究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本次报告使师生对大跨度桥梁风振破坏规律、研究方法和控制措施有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郑木莲教授和许福友教授还与学院师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师生们都表示深受启发,同时他们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艰苦朴素的科研态度也给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郑木莲教授和许福友教授均为我校交本95级优秀校友。郑木莲教授现为长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WTC公路工程学部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入选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和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和称号。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许福友教授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桥梁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