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9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决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全国共有162所高校报名参赛。由我校交通工程学院教师张辉、赵品晖指导,本科生钱忠霞、孔超、邵明扬、晏雨菲参与的作品“基于轨迹大数据支持的出租车合乘体系研究”荣获二等奖;由赵品晖、吕振指导,本科生王鲁栋、杨培兴、吴江、任海庆、钱忠霞参与的作品“沥青‘伴侣’——石墨烯基纳米粒子温拌剂”荣获大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是纳入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的19项重点赛事之一。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围绕“互联共享、综合发展”主题,分为“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以及主题竞赛“交通大数据”7个竞赛类别,共收到来自全国115所高校的656件学生科技作品。经资格审查与形式审查、双盲通讯评审,最终,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71所高校的150件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决赛阶段采用了“选手线上答辩+线下集中评审”方式进行。在比赛现场,我校两支队伍分别在不同组别进行线上答辩,回答评审专家提问,在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获得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取得了佳绩。
为筹备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交通工程学院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前期组织了校内选拔赛,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评审组,对拟参赛的13项作品进行了集中答辩评审、点评指导。决赛前,学院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预答辩,模拟比赛现场,指导教师对团队进行专门辅导。
在荣获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交通工程学院另有2项作品在11月7日举办的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5项作品入围将参加12月份举办的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