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培养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2022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3-11-02     点击数:

    2022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006T

    (专业英文名称: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全面发展,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交通、土木、材料等学科交叉的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胜任道路、桥梁、隧道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投资与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思想方面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和社会适应能力;视野开阔,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

    2.业务方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岩土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课程设计、实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投资与开发等的基本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掌握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养护和管理工作中面临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具有在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了解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运算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1-2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能够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够结合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针对具体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问题运用数学和力学方法建立模型求解、推演、分析,以解决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复杂的工程问题;

    1-4 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运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判断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刻画、表达、建模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3. 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案;

    2.4 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文献资料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材料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全周期、全流程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能够根据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2能够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材料或工艺流程;

    3-3具有创新意识,在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方案设计环节中体现局部或整体创新;

    3-4在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经济、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根据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明确研究目的、设计可行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对构件、材料等的性能进行测试,并能安全的开展实验,正确的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4-4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对比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模拟仿真与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常用的实验设备、测量仪器、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针对复杂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统计分析技术、编程语言、仿真技术、优化技术、结构分析技术,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够从多渠道获得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津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合理分析与评价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涉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与实践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实践对于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7-2 能够合理判断和评价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领域复杂工程的工程实践全周期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树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以尽量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意识。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了解中国国情,维护国家利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专业设计规范、标准的意识;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 个人与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构成以及不同角色成员的职责,能主动与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独立或合伙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9-3 能够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就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领域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技术前言。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基础知识,能够就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有效的文字和语言上的沟通和交流。在专业科技文档和发言中,能够清晰阐述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理解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准确回应;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领域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10-3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就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领域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相关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专业领域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的基本知识,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包括模拟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或经济决策方法及工具。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2-2 能够针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取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3. 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 劳育方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5. 美育方面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具备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开设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见下表。

    培养标准—毕业要求

    实现矩阵(支撑课程)

    工程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土木工程概论、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测量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分析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化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概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流体力学、理论力学、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大学英语、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测量学、流体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土力学、桥梁抗震与抗风、道路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研究

    大学英语、工程化学、环境学概论、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土木工程概论、道路建筑材料、工程建设经济与法规、土木工程地质学、工程项目管理、桥涵水文学、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创新创业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使用现代工具

    大学计算机、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测量学实习、土木工程地质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道路勘测设计、隧道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物理实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测量学实习、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桥梁抗震与抗风、形势与政策、认识实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路基路面工程、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环境学概论、土力学、桥梁基础工程、隧道工程、形势与政策、环境学概论、土木工程地质学、桥梁抗震与抗风、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职业规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工程建设经济与法规、“四史”类课程、创新创业基础、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体育、土力学、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试验与工程检测、军事训练

    个人与团队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军事训练、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结构试验与工程检测、军事理论与实践、劳育实践、军事训练、测量学实习、劳动与生活、大学体育、军事理论与实践、专业软件实习、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

    沟通

    大学计算机、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软件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化学、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建设经济与法规、形势与政策、毕业实习、大学英语、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结构试验与工程检测

    终身学习

    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劳动与生活、“四史”类课程、专业软件实习、劳育实践、生产实习、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认识实习、毕业实习

    四、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等。

    五、主要课程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桥涵水文学、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试验与工程检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工程经济与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测量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测量学实习、土木工程地质实习、专业软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七、学制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2596学时(145学分),其中必修课2004学时(109学分),占77.2%75.2%;选修课592学时(36学分),占22.8%24.8%。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380133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21612学分)。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2.5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和创新实践2学分。

    3.本专业总学分187.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54.5学分,占29.1%

    十、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十一、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

    十二、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

    十三、专业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学期

    学时

    类别

    总计

    课程教学环节

    必修

    310

    488

    288

    442

    160

    136

    0

    0

    1824

    选修

    0

    0

    32

    0

    64

    72

    168

    0

    336

    其它









    436

    实践教学环节周数

    2

    0

    2

    5

    2

    11

    5.5

    15

    42.5

    说明:课程填学时,实践填周数,其它包括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必须课

    十四、专业学时学分结构表

    注:百分比是指该类课程占课程总学时数百分比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053186361127
     Email:jtgcxybgs@sdjzu.edu.cn 备案序号:20136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