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工作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 “讲家乡故事 引青燕归巢”活动 (第十五期)

    日期:2023-03-15     点击数:

    为展现支部党员家乡特色,进一步吸引优秀青年学子讲好家乡故事,助力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交通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面向支部党员开展“讲家乡故事引青燕归巢”活动。

    本活动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讲好家乡的历史故事,争当家乡的“推介官”,常怀桑梓之情,宣传推介好家乡;二是讲好家乡的建筑故事,争当家乡的“追梦人”,一“建”钟情,建大学子打卡家乡建筑,深化恋乡爱校双重教育;三是宣传家乡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引凤还巢,争当家乡的“建设者”,把青春奋斗融入到家乡高质量发展中,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

    本期让我们一起跟随栾雯莉同志的脚步,走进她的家乡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去了解家乡即墨区的历史故事、建筑故事和专业对口就业单位。

    一、家乡的历史故事

    即墨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秦代置县,隋朝建城。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境内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即墨,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和黍米,尤以酿制即墨老酒而昭名。据《史记·律诗》记载:“酉,八月也”。《说文》中解释“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仲秋八月,黍米成熟之时,正是用黍米酿酒的最好时机。纵观古今中外,用黍米为原料酿酒者,唯有即墨老酒。

    二、家乡的建筑故事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很多,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即墨古城根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18座牌坊。如琅琊王氏祖脉坊正面正题额“德光炎汉”,背面正题额“祥发皋虞”,副题额为“琅琊王氏祖脉”。正、副题额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所题,其文意为“王公一门道德品行为汉朝增添光彩,如此贤才的家族发祥地在皋虞。”

    三、家乡专业对口的就业单元

    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交运集团

    青岛地铁集团

    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公交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建大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讲好家乡故事,让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服务家乡,凝聚青年学子力量,共促家乡高质量发展。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作者:栾雯莉

    审稿:王晓华

    编审:魏潘红

    终审:张国瑞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053186361127
     Email:jtgcxybgs@sdjzu.edu.cn 备案序号:20136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