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课程思政

学院首页    本科生培养    课程思政    正文

2023年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6

作者:发布时间:2023-07-25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张莹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开课学期:2022-2023-2

学时/学分:2.5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等

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使学生掌握国家制图标准

规定的机件表示法,掌握常用机件和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

示法,具备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查阅工程

技术手册的能力,同时熟练掌握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

机绘图等绘图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基

于课程内容特点,教学内容上引入课程思政,在教学方式上

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在教学中与思政内容有效结

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的使命担

当、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及专业认同感, 实现思政教育与专

业教育的统一。

课程思政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以投影理论为基础构思形体和绘制视图;学生

能够掌握工程表达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学生能够识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样。

2)能力水平

学生应具备以图形为基础的构形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能

够通过组织讨论、查阅资料,具备沟通协作的制图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初步具备机械学科的制图服务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精益、博学、与时俱

进的学习态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初步具备工程意识,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

课程思政设计:

1. 情景带入。根据课程内容,引入思政案例,通过PPT讲解、VR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 启发引导。本课程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不规范绘图的后果,用大国工匠精神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素养。

3. 任务驱动。通过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学生在问题驱动的学习动机下进行自主探索和资源整合,要求学生在绘图设计过程中考虑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要符合职业道德和规范。


案例一  开拓创新-唐氏螺纹

思政素材展示:

由网络搜集图片展示螺纹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反面例子引发学生兴趣,螺纹虽小,作用很大。


 

 

 

   

1 螺纹相关图片

知识点:

螺纹概述

思政点:

创新与工匠精神

案例挖掘思路:

科学挖掘与螺纹相关的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通过案例挖掘学科与专业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螺纹的发明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螺纹紧固件更广泛地使用,螺纹松动问题越加突显,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985年,唐宗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刚满20岁的他被分配到马钢中板厂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能不能设计一种不会松动的螺栓结构?这一直萦绕在他脑海,很快他就想出来了,唐氏螺纹螺母由作为紧固螺母的右旋螺母和作为锁紧螺母的左旋螺母组成,两种螺纹复合在同一段螺纹上,因为方向不同,紧固螺母的松动力变成锁紧螺母的紧固力,因此螺母防松效果大大提高。

教学融合途径:

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进行内容、时点、方式和方法的合理设计。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件中,在讲解螺纹知识过程中,适当引出螺纹思政的典型案例,强调螺纹结构的特点及与时俱进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深度。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科学意思、创新意识和工匠意识。需要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要紧密关联,避免出现重点不突出、硬思政和贴标签。

 


案例二  古代传统文化传承

思政素材展示:

    传统家具制作过程中的榫卯结构如图2所示。


 


  

2 榫卯结构


知识点:

  球阀零件图分析

思政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继承创新。

案例挖掘思路:

如图3所示,在球阀部件中,阀杆和阀芯的传动采用中国传统技术榫卯结构,凸出的地方成为,凿空的地方成为,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工匠们生活生产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在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上,如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房子中,到明代更是达到高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榫卯也只是千百年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反思祖先留下的思想和精神,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 球阀中的榫卯结构

教学融合途径:

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进行内容、时点、方式和方法的合理设计。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件中,在讲解球阀零件过程中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法提出分析阀杆与阀芯的连接结构,引出榫卯结构的典型案例,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时俱进性,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承担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任。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意识。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要紧密关联,讲解过程点到为止,避免出现思政讲解冗长、主次不分。

 

 

 


案例三  国家标准竞争与话语权

思政素材展示: 


3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是国际技术交流的纽带,标准和图样的标准化,影响国家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标准化进行技术垄断,以标准化为武器设置技术壁垒,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为突出。因此,标准的竞争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利器,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竞争的主动权。

知识点:

讲解《零件图》相关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

思政点:

弘扬爱国精神,坚持自主创新。

案例挖掘思路:

当今国际竞争中标准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话语权和竞争主动权,既要展示我国标准化发展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要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比如传统机床行业国际标准指定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但中国航空工业对机床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关,建立了五轴加工中心的检测准则和精度的调试方法准则,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高档数控机床S试件检测标准》天获得通过,为我国在国际机床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做出了贡献。通过这样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的家国情怀。还有全国技术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年来担任国际标准ISO/TC10秘书,增强了我国在标准制定领域的话语权。

教育学生懂得:标准的制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应,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崇洋媚外,须知提升国际竞争力要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引导学生明白:每项标准制定都是来之不易的,其背后都有一群默默为国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坚挺脊梁。学生要怀揣科技报国的信心,为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而努力学习。

教学融合途径:

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进行内容、时点、方式和方法的合理设计。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件中,在讲解有关国家标准过程中,结合标准化发展动态,适当引出标准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强调自主创新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主动权。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启发引导学生对标准化的认识,引发学生共鸣,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