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5
作者:发布时间:2023-07-25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王囡囡、孟宪举、徐楠、任秀华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适用专业(专业方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电工程
开课学期:每年春季学期
学时/学分:56/3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以主干课程的角色,承上启下,为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好铺垫。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将德育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有益的启示与熏陶。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各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问题,常用机构的设计问题,机器动力学问题和机构的选型及机械运动系统设计的问题。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内涵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的实施举措。机械原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经典的机械结构,是工业应用之根本,更是大国重器的基础,在课程中结合机构本身,扩展其创新应用,立爱国之根本,炼能力之护身,融知识于实践,是本课程的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潜入课程教学的引入篇、中间篇和结尾篇,切合知识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在不同章节始终把持“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课程知识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潜移默化中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机械原理》的课程特点,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引入课程思政理念:
1、了解历史,解析现在:学习机械原理知识,首先了解机械发展历史,在绪论章节,了解国内外机械发展的历程,目前我国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史为鉴,启发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机械的学习兴趣。
2、大国重器,关乎你我:在讲解齿轮机构时,结合大国重器的案例,启发学生对行业的自豪感和敬畏感,引导学生扎根于行业,培养其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精神。
3、学科交叉,共融共创:随着人工智能和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关联性更高,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更高,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工程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学生自主扩展更多的应用与实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案例一 了解历史,解析现在——绪论
思政素材展示:
通过视频,书籍的方式,给学生扩展机械发展的历程,以史为鉴,指导学习。
知识点:
绪论——机械原理课程研究对象
思政点:
爱国敬业
教学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首先介绍机械是什么,从农耕时代、工业革命时代、现代化进程中,通过视频和经典书籍介绍机械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对机械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工程需求的链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二 大国重器,关乎你我——齿轮
思政素材展示:
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例引入齿轮知识点,如手表的齿轮,汽车变速箱的齿轮, “大国工匠”视频,让同学们理解匠心制造、匠心精神,对我国基础工业的关键作用。


知识点: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思政点:
匠心精神
教学过程:
齿轮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齿轮结构,强调单个产品的品质影响整体的性能,体现匠心制造和匠心精神;二是齿轮分类,如差动齿轮和行星齿轮,强调齿轮在车辆领域的重要应用,传统行业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创新带来的驱动力; 在知识目标的达成条件下,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建设。
在讲解齿轮时,通过视频展示重工机械表、航空发动机、机器人关节减速机等产品,对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强化学生对齿轮先进制造技术的感受,强调单个齿轮的精度加工决定轮系的性能,更进一步影响整机性能,鼓励学生的匠心制造、学习匠心精神,树立在平凡岗位上坚持创新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在介绍齿轮的应用中,介绍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中高端受限,机械产品的多种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封锁以及贸易战等现状。提醒学生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虽然迅猛,但是仍存在着某些领域内的受控,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坚持自主研发,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服务于机械制造业,实现科技强国。
案例三 交叉融合 共创共融
思政素材展示:

通过引入医工结合、载人飞船、智能农业等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关联性,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同时引领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认可度。
知识点:
常用机构应用
思政点:
学科融合
教学过程:
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视频,启发学生现代化机械的发展是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在讲解连杆机构时,连杆机构应用在机器人机构、卫星天线展开机构、火箭分离机构等等,利用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开展连杆机构的基础知识点以及创新应用,开阔学生的思路,加入智能化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自学,可以掌握更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吸引学生加入到一些实际项目中,通过亲身参与,加深机械学科领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