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方向设置
作者:发布时间:2015-03-11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2015-03-11
浏览: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下设研究所/中心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人员师资组成 |
机械工程 0802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 建筑门窗与幕墙研究所 近净成形与模具制造技术研究所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所 | 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建筑门窗幕墙技术 | 主要研究钢结构的动态特性、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建筑幕墙系统动力特性分析、建筑幕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能够满足大型幕墙结构(尤其是几何非线性结构)工程计算精度要求且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建筑门窗与幕墙新技术研究,如节能门窗、光电幕墙、呼吸式幕墙等。 | 阎玉芹、秦月霞、宋世军、王胜春、史宝军、陈清奎、刘建华、段辉、吕英波等 |
材料成形机理、精密成形技术及模具优化设计 | 材料成形理论与组织控制、材料成形过程控制与模拟仿真、塑性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精密零件轧制(楔形模轧制)技术研究,先进模具技术理论与工艺过程研究,模具及成形设备的结构优化与技术开发等。 | 袁文生、程钢、李云江、王忠雷、何东、李兆东、李锦、王芳 |
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 工程建设机械模拟培训系统、虚拟加工系统、建筑工程施工模拟培训系统、互联网在线展示系统、创新设计(TRIZ)虚拟培训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 陈清奎、汤爱君、段辉、王全景、刘建华、赵文波、李英杰 |
机械电子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080202 | 机电研究所 精密机械制造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 | 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 | 主要进行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感知传感、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应用于机器人系统的高级知识推理、计算智能、专家系统、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自动规划、多智能机器人系统等的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及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业产品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于复生、李云江、董明晓、赵志超、吕志杰、范文利、张涵、陈继文、沈孝芹、马爱梅、张超、李彦凤 |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 | 通过对机械设备中关键零部件或设备整机性能的检测,对机械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改进,研究分析提高产品制造精度的方法和途径。 | 宋现春、张蔚波、于复生、吕志杰、姜洪奎、许向荣、李彦凤、吴亚兰、秦月霞 |
机电设备测试、性能分析与控制 | 主要研究机电设备的创新设计、动态特性分析、运动控制、振动控制、性能测试、系统辨识、时滞滤波、鲁棒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再现机电系统的动态性能。 | 董明哓、宋现春、张蔚波、王积永、逄波、陈继文、刘辉、何芹、李凡冰 |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 建筑机械研究所 先进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研究所 | 建筑机械设计理论与安全评估技术 | 主要研究工程机械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动态特性分析、健康状态诊断、可靠性评价、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起重运输工程关键技术。 | 宋世军、张瑞军、王胜春、阎玉芹、史宝军、王积永、张青、靳同红、马爱梅、周海涛 |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 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摩擦学设计和微纳米制造、精密成形、机械加工过程仿真等先进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 史宝军、张明勤、宋世军、王胜春、郑忠才、王积永、王晓伟、沈孝芹、徐楠、姜华; 马洪芳、袁文生、程钢、汤爱君、王忠雷 |
车辆工程 080204 | 电控发动机技术研究所 车辆技术研究所 | 车辆发动机燃烧及排放过程控制 | 主要以提高车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为主要目标,采用计算机数值解析和激光测试的研究方法,全面提高车辆发动机的燃烧及排放指标,以适应各种车辆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 | 许伯彦、孔祥安、闫法义 郑明刚、马洪芳 |
汽车的振动、噪声及动态特性分析研究 | 通过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振动、噪声及动态特性分析,找出汽车的结构薄弱环节,为结构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并为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指明方向,同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 郑忠才、吴亚兰、孔祥安刘娜 |
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的研究 | 以太阳能汽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关键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以及驱动电机、辅助车用发动机的机电耦合驱动系统,车辆电控集成系统的优化匹配技术为目标,开发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 | 马洪芳、郑明刚、许伯彦 |
系统创新工程 | TRIZ创新方法研究中心 | TRIZ理论及应用 | 研究经典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体系本土化中的若干问题,探索TRIZ的现代进展,推进TRIZ理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 张明勤,张士军,王日君 |
系统化集成创新方法研究 | 主要进行技术集成创新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系统化技术集成创新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设备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创新原理与创新方法在机械工程中的实现途径,以及有效集成各种技术要素,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系统化基于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集成创新方法。 | 于复生、范文利、陈继文、沈孝芹、马爱梅、姜洪奎、张超、李彦凤、李凡冰 |
工程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 研究TRIZ理论与AD、QFD、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效率工程等理论在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探索适宜工程机械特征的创新设计方法。 | 张瑞军,董明哓、徐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