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本科招生

学院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正文

“机”扬青春,“电”基筑业——欢迎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发布时间:2023-05-23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


院长寄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祝愿每一位即将高考的莘莘学子,激扬青春之帆,不负青春韶华,共赴鸿鹄之志,谱写青春之歌。美丽的建大,樱花路旁,机电工程学院欢迎大家!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何芹


学院概况

办学底蕴深厚

机电工程学院是1956年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院部之一,1964年成立机电科,1978年成立机电系,建筑机械类恢复本科招生,1998年分为机电系和自动化系,2001机械系更名机械电子工程系,2004年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原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180余人,学院具有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科专业完善

设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4个普通本科专业和车辆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方向)1个校企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同时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机械、车辆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202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得受理。车辆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电子工程是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

师资队伍优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8人,其中正高25人,副高38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8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创新方法专家、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岗专家、山东省知名机电专家等高水平专家12人,获评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新时代齐鲁最美青年”1人。

▲学院全体教师合影

▲学院教师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


学院优势与特色

教学科研平台领先

学院拥有国家级建筑工程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三五”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始终以服务教学、学科建设为宗旨,逐步形成了以学术研究带动产学研用为一体、以社会服务引领项目研究、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平台体系,在促进教学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

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实验室

5G+VR”智慧课堂平台

学院“智造讲堂”

机器人焊接教学平台

智能制造生产线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深入

学院与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费斯托气动有限公司、大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山东超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伟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机械工程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建大-麒麟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建大-富士制御电梯技术研究院、智能网联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共赢发展。深挖社会及行业资源,设立“费斯托自动化奖学金”“嘉人励志奖学金”“鸿星科技奖学金”“HOPO好博奖学金”等奖学金,完善学生奖助体系。

费斯托气动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

学生参观展会

学生赴企业实习

企业奖学金颁发仪式

教学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获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出版著作和教材80余部,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3D版)》被评为202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普通车床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

教育部项目

教学项目“VR+全时空教学模式实践共同体”实施方案论证会合影


学科背景拔尖

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机器人技术与集成应用、增材制造与绿色制造、起重运输机械、新能源汽车与动力装备、智能制造与VR应用等前沿技术,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梯队,拥有“智能制造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金属增减材复合智能制造创新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创新团队”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等省部级科研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5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过4200万元;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其中Q1/T1论文30余篇;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参与起草第一部由我国主导的数控系统国际标准ISO23218,参与制定工业机器人、绿色制造领域国家标准7项、地方/行业标准2项。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验收

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

工程研究中心参加展会

学院教师部分获奖证书


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优秀

近3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670余项,其中国家级获奖25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学生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连续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在全国建筑机械行业、兄弟院校等单位受到高度认可。

学生在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

学生参加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

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证书

学生活动多彩

学院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依托“青春绽放”文化展示平台和“机电星光”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素养提升品牌活动,机械146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活力团支部”。

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学院领导参加新生中秋晚会活动

学生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

学院师生改编歌曲《你的答案》

“喜迎建党百年”合唱文化节音乐晚会

跃动青春跳绳比赛

校友人才辈出

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机械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多数进入设计院、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等,成为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山东建筑大学校友会机电工程学院校友分会成立大会


刘才山,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组组长

殷国栋,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程玉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

毕庆贞,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宝芝,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裁

孟令鹏,山东华达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创始人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2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得受理。专业拥有国家级建筑工程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5个。

现有专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高级实验师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4人,教师博士化率达70%,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称号获得者9人次。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6个。

围绕建筑机械与智能装备学科前沿,执行“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设置建筑机械与设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塑性制造技术与装备、门窗幕墙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5个专业方向。

教师采用VR技术进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

教师采用VR技术进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堂教学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专业与费斯托(Festo)气动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设立了“费斯托自动化研究发展”奖学金,联合成立了“费斯托自动化培训班”,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化率达到90%;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访学经历;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1个,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省部级奖励5项。

围绕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等学科前沿,执行“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在校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3D打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山东省智能控制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毕业生可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与专业有关的产品研制与开发、科学研究与教学、机电装备维护与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攻读相应专业的研究生。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率在20%以上,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同行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专业评估专家论证会

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


学生实习实训现场

无人驾驶实验教具学习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主要研究汽车、工程车辆及特种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涉及力学、机械、材料、化工、计算机、通讯电子、测试计量、控制技术、智能化与网络技术等领域,是一门涵盖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车辆工程专业依托平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2022年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博士化率达80%。专业本、硕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同美国、德国、南非和瑞士等国外及国内20余所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专业评估专家论证会

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

学生实习实训现场

无人驾驶实验教具学习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经济技术发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匮乏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涉及机械、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是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战略新兴专业。

本专业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专业为依托,整合了高水平师资力量、新形态教学资源、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等软硬件条件,是学院重点打造的优势专业,并于202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14人,拥有国家级建筑工程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6个。

学校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建设,2023年投资400万元对智能制造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升级,构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实验室、智能制造综合实验室、智能检测实验室,逐步形成了涵盖决策、物联、制造、检测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制造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座谈

校内智能制造生产线

大一学生入校专业教育

校外参观大国重器-盾构机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车辆的智能技术(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电机、电控、动力电池)、信息交互技术(专用通信与网络技术、大数据、信息安全)和基础支撑技术(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标准法规、测试评价),是立足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适应汽车行业和城市交通体系深刻变革,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战略新兴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方向)2021年建立,为校企合作专业,由我校与北京联合伟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培养人才。该专业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个。专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博士化率达80%

北京联合伟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应用驱动的人工智能教育高新技术企业,秉承诚朴取信、勤智可托的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成为英特尔教育行业的整合服务提供商,搭建了以课堂教育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涵盖人工智能教育全栈式解决方案、教具教案、教学装备以及人工智能竞赛和认证体系,自主研发了Learacing自动驾驶教学平台、AEA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等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方向专家论证会

车联网行业专家学术报告

与企业合作研发L3级智能网联汽车

校企合作技术成果转化

学院所有专业限选物理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招生咨询QQ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招生主页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公众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