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子风采

学院首页    学团工作    学子风采    正文

苦而思进,实验室中出英才 ——关于2012年山东建筑大学十大自强不息优秀学生李通同学 的事迹材料

作者:发布时间:2013-05-06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2013-05-06 浏览:

个人信息】

李通,男,22,中共预备党员,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096班科技委员,山东建筑大学锐思实验室负责人。李通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学生”, 2010年获得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团员”称号,2011年荣获首届“烟台建设集团品学兼优”奖学金。他刻苦专研、锐意创新,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5项;并先后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2011年“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及第十二届“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三等奖,带头编写了《STC80C52原理及编程》等内部教材3册。在李通的带领下,锐思实验室取得优异成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新浪网、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2011年11月,该实验室与济南历城区下属学校签订共建协议,以促进历城区下属学校的科普工作。        

【典型事迹】

     当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气息,执着于理想并为之默默付出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当悠闲与安逸使大学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圣地,屈身于简陋的实验室锐意创新是怎样高尚的力量!气定神闲,是因为他每一步走的踏实;志向高远,是因为他非燕雀,定能十年磨一剑。

努力要求进步——党是心中永恒的坐标

李通在大一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并顺利通过了考试,经过党组织的认真考核,大三时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入党后,李通时刻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理论实践水平。

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之际,在响应学校号召“构建和谐校园”之时,在教室,在宿舍,总能看到他忙碌奔走于同学之间宣传党和国家的卓越成就和方针政策。学习上,他勤勤恳恳,多年如一日;生活上,他助人为乐,融入集体并成为学习的榜样;科研上,他锐意进取,将服务与创新完美结合。

巩固专业基础——学习是永不怠慢的天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习如同修身,非一日之功,而需一土一石的积累,一步一步的向前。

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踏实的学习,不断的专研。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是以坚实的理论素养为基础,所以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李通同学一刻未敢放松,将文化课的学习作为提高自身修养与生活情趣的有效手段,将专业课视作积蓄力量的基础。除此以外,李通还自学了很多跨专业的课程,如今的李通已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编程、单片机编程等跨专业的知识。

辛勤的努力换来学校的认可与同学们的尊重,他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及“优秀学生称号”。2010年他获得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团员”称号,并于2011年荣获首届“烟台建设集团品学兼优”奖学金。

乐于助人的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成功作为最终的结果,而是抽出大量时间,来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李通所在的班级在学院的每次测评中均名列前茅,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投身科技创新——让青春在汗水中闪光

李通参加过几乎所有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并且全部获奖。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李通获得团省委、省教育厅的奖励多达5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5项。

对于将科技与创新作为乐趣的李通来说,实验室是他挥洒汗水、收获硕果的沃土。对他人来说枯燥的研究工作于他而言却充满乐趣与激情,每天除去上课的时间,李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投在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对于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假期期间,李通也是在实验室度过。正如李通所说:“能够在实验室安心的学习,便是我最大的快乐。”

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以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精神为基础,他设计出很多切实可行、具有广泛应用空间的作品。曾经一篇关于电水壶烧水引发火灾的报道引起了李通注意,他运用自己在实验室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水壶,不仅拥有自动断电保护功能,而且还能随心所欲的设定水壶内水的温度。最终李通将该设计申请了专利,对以后在市场上的推广做了铺垫。对于李通来说,类似于这样的专利已达15项之多,但李通并未就此止步,还为设计出更多实用的产品而努力。

在老师与同学们心目中李通是奋发上进、锐意进取的楷模,每谈及他,话语间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感动。曾经和李通一起参加过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姜召才:“电子大赛的34夜,我们一直待在实验室,这段时间,我们几乎没见李通休息过,有时候程序调试出现问题,李通甚至连饭都吃不下。”竞赛的结果让人欣慰,李通最终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当老师和同学对李通所取得的成绩都感到高兴的时候,李通却眼含热泪的对学校老师说:“这次的比赛并没有发挥好,辜负了学校和老师的期望,深深的感到对不起学校……”

比赛是证明实力的最好方式,虽然需要付出更多地汗水和努力,但是对于执着于成功的人而言,那是机会、是挑战。2011年,李通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由于竞赛的时间和期末考试十分接近,将学习看做首位的李通自然不会放松对课程的学习。为了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钟,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梦境中时,李通却早早的来到实验室对作品进行调试;晚上12点多,当宿舍同学都休息了,李通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宿舍。这次的比赛,李通最终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的骄人成绩

付出与汗水对于李通来说不算什么,每年的暑假,李通总是留在实验室学习。2011年暑假期间,李通正在学校积极备战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家里打来电话让李通回家照顾因脑血栓住院的外公,身为孝子的李通马不停蹄的赶回家中,照顾外公半个多月,直至外公出院。此时距离李通参加比赛的时间仅剩一个星期,李通顾不上休息便赶回学校,继续调试他的参赛作品。由于时间短促,李通最终也没将作品调试到理想状态,但即便是这样,李通的作品拿到比赛现场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次比赛,李通获得省级二等奖。 事后问及李通是否感到遗憾过,李通总是笑着说:“比赛最重要的是看过程,并非结果。”

专注实验室工作——甘做后来人的垫脚石

李通说他喜欢挑战自己,所以他敢于承担重大的任务,以期得到历练2010年初,李通带领一批同样热爱科技的同学进入“锐思实验室”,与其说是实验室,倒不如说是一个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但李通却坚持称之为“锐思实验室”,他说:“‘锐思’是敏锐思考之意,将其称为‘实验室’更能体现同学们对科技的追求。”

为完善实验室的建设,李通付出了很多努力。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元器件,李通就在自己的生活费中出钱购买;实验室缺乏技术支持,李通就积极向专业老师请教;没有合适的指导教材,李通就主动承担了编写教材的任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编写了《STC80C52原理及编程》等内部教材共3册;为锻炼实验室成员的科技创新水平,李通多次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的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加强实验室对外的交流和推广更是李通所关心的问题。近两年来,李通带领实验室举办了山东建筑大学学术科技文化节,大学生专利知识培训专题讲座科技引航,引领未来科技讲座,这些活动和讲座为提高山东建筑大学学生的创新意识书写了浓重一笔。此外李通带领锐思实验室与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高校科技联盟,加强了与各高校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展了实验室成员的视野。2011年,李通与山东百斯特电梯有限公司、山东国泰创新供水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协议,用来推动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换。201111月,李通带领实验室与济南历城区下属学校签订共建协议,以促进历城区下属学校的科普工作,该项举动获得山东建筑大学和历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李通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近两年来,李通带领实验室获得省级奖近30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00余项。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尤其是《齐鲁晚报》所报道的一篇文章——《宿舍楼里造出获奖机器人》,更是赞扬了锐思实验室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山东卫视“早间新闻”栏目也对李通的参赛作品做了报道。

勇攀人生珠峰——希望在美好的未来

回首李通走过的道路,正如李通自己所说:“人生如旅途,我亦是行人。”凡经历过的,必将留下足迹,虽然并不一定掷地有声,但却是他心中永远回荡的记忆。在大学校园里留下李通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故事,而他也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追求中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