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青年讲四史,薪火相传担使命 党史第(四)期: 彪炳史册,长征精神代代传
作者:发布时间:2020-11-22信息来源:
浏览: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让我们一起跨过历史长河一起来了解这段伟大的历史!
一、红军长征背景
1934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广昌保卫战失利,中央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已极少可能。5月,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和筹划战略转移。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红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开赴闽浙皖赣边区,红六军团随后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简称)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2个纵队,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此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935年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制定了红军之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胜利会师
1935年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丰峪口出发,经鄠县、整屋县境西进,继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坚持原地斗争。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遂即北上,11日北菠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兰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30日,经华亭县安口镇北进,9月16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西北红军第26、27军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此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长征以及遵义会议已是历史,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我们应永远记在心间,我们要运用好长征的历史经验,让长征、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主讲人:车辆192班 刘洪磊
现任车辆192班团支书、院素质拓展中心部长。先后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个人志愿服务时长总计40小时,疫情期间积极加入到当地抗疫志愿者行列中,在家乡社区做宣传防疫工作,展现团员风采与担当。
审稿:潘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