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科研团队

学院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正文

机械电子创新团队简介

作者:发布时间:2016-11-29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2016-11-29 浏览:

 

一、团队基本情况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担任课程专职
/
兼职
1宋现春51教授江苏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博士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职
2董明晓51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博士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专职
3于复生47教授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博士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职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士
4吕志杰48副教授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工业机器人及应用专职
5陈继文38副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电器控制与PLC、电梯控制技术专职
6范文利45副教授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电气控制与PLC专职
7姜洪奎39副教授抚顺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与装备、学士山东大学、车辆工程、博士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职
专业外语
8许向荣38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士山东大学,车辆工程,博士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测控电路专职
9 34副教授山东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昆明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职
张涵(博士在读)
10逄波44讲师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专职
11刘辉44讲师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博士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职
12李彦凤37讲师青岛大学、工业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车辆工程,博士计算机控制技术专职
现代控制理论
13李凡冰40讲师山东大学,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自动化、学士机电传动专职
14姬帅30讲师山东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士山东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数控技术,电器控制与PLC专职
15张鹏36讲师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士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机电传动、PLC控制专职

 

二、主要研究方向

当前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机电产品向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和更完善的功能方向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精密测试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机械设备中关键零部件或设备整机性能(如振动、噪音、温升等)的检测,对产品整体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改进,研究分析提高产品制造精度的方法和途径;以研制开发建筑工程机器人为目的,积极开展有关机器人的的理论研究和柔性机械臂结构的应用研究,为控制和仿真机器人的运动特性提供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先进的传感器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微机控制技术为试验研究手段,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分析、故障诊断以及控制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

三、团队优势特色与创新之处

经过多年来研究工作的积累,本方向主要成员已形成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主要研究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主持和参加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团队带头人宋现春教授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主要从事精密机械的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研究,作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目前已经招收6届博士研究生。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等纵向科研课题和多项来自生产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董明晓教授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完成的“实现起重机自动化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塔式起重机控制与仿真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于复生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军工合作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工程,研制开发的教学机器人已形成批量化生产并出口突尼斯,其创新实践项目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四、团队建设目标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测、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建筑工程机器人制造为研究对象,将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整机性能指标为目的。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研究队伍,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将在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电主轴等)、工程建筑机器人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和有关企业在目前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在本研究领域力争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为提高山东省机械制造业总体水平、促进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团队在十三五”末预期目标是:

(1)在目前“机械电子”省级重点学科基础上,申报设立“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以团队研究方向为基础,申报“泰山学者”设岗单位;

(3)在目前与企业联合共建的中国机械工业“滚动功能部件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申报成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预期标志性成果是:

(1)“十三五”期间申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6 项,纵向科研经费达到800万元以上;

(2)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各类横向科研经费400万元以上;

(3)申报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1-3项。

(4)完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

(5)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00 篇以上,被SCI、EI 收录30 篇以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