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校机械工程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以TRIZ理论及其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为主体,结合本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贯彻“学、研、产”精神,充分发挥机械工程创新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围绕山东省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工作,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机电产品,为高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机械工程创新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和学校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机械工程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面积5650m2,设备价值1500万;现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目前已形成4个研究方向稳定,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队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程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24项,科研转化项目13项,科研经费达到1300多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发明专利29项,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等检索70多篇。
机械工程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如下:
(1)TRIZ及其在机械工程创新技术中的应用:密切关注TRIZ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系统研究TRIZ理论和方法,结合公理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破坏性创新理论、振动理论、运动控制理论,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新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阶段的多环节高度集成并行研发技术,为提高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效率,提高产品设计稳健性与使用可靠性提供一系列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方法与手段。
(2)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智能机器人技术:针对数控机床用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以及精密主轴等精密机械中关键零部件结构进行创新优化设计、改进,研究分析提高产品制造精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以研制开发建筑工程机器人为目的,积极开展有关机器人和柔性机械臂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为精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性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3)动力机械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和激光测试:围绕动力机械及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光学纹影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法的测试技术,有限元法新模型构造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无网格法的硬盘磁头/盘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实验等研究特色,由这些课题所构成的动力机械及机械系统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光学可视化研究方向已成为我省在动力机械等领域的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之一。
(4)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塔式起重机3D互联网模拟系统、建筑幕墙3D互联网模拟培训系统和创新设计(TRIZ)自学培训系统,对互联网三维交互式云计算平台进行研究,解决3D引擎的关键技术,开发符合国际3D标记语言规范的运行支撑系统,提供专用浏览器运行、嵌入传统浏览器运行以及预编译并生成独立安装包运行等多种部署运行方式,支持IE、 Firefox、Safria 等主流浏览器,支持VRML、X3D标记语言,支持符合ECMA262规范的脚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