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文科”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拟启动“新文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搭建中外高校国际合作与学分互认平台。有关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目标
按照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要求,聚焦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助力高校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二、项目内容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引入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以下简称AACSB)会员机构900余名全英文授课教师开展国际特色课程教学,组建中外专家组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实施中外高等院校学分互认及学位联授,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供优质国际特色课程。项目提供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及文工融合交叉学科的10个新文科专业国际特色课程,达到AACSB认证标准。课程为全英语或双语授课,可与外方高校同类专业无缝衔接,并且覆盖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知识体系。中方高校可在其中任选专业,单独组建班级开展教学。
(二)派遣与培养师资。项目将派遣师资赴中方高校开展国际特色课程教学,重点建设“双师课堂”完善国际化特色专业;组织国际化特色课程师资培训,指导项目院校独立开展国际化特色课程教学,提升双语教学能力水平。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外高校联合制定四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自主选择学段,前往外方院校插班留学,达到毕业要求,完成学分互认,获取中外高校学历。也可在中方高校完成四年学习任务,获取中方高校学历同时,自主参加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申请相关专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大学三年级、四年级仍在中方高校学习的学生,项目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和国际化企业实习机会,实现产教良性互促、校企协同育人。
(四)匹配外方高校。如中方高校不引进国际特色课程,项目也可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推荐具有学科优势及竞争力的1-3所外方高校,进行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师资互访等,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项目实施
(一)申报条件
1. 中国境内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 有意推动新文科领域文工融合交叉学科建设及新文科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3. 中方院校引进项目国际化特色专业的,应积极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纳入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计划。
(二)项目费用
以下费用由项目学生负担:
1. 学费。学生在中方高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由中方项目院校统一管理。
2. 学分认证费。学生在外方院校学习期间学分,需要中方高校认证并获得学历的,由中方项目院校统一管理。
3. 项目管理费。包含学习平台使用、国际化特色课程师资派遣服务、出国留学服务等相关费用,具体标准依据各省及院校具体情况另行确认。
4. 学生在外方项目院校交流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由外方项目院校统一管理。
(三)申报材料及报送方式
1. 申报材料:填写《新文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中方高校申请表》(一式两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国际交流合作处汇总后统一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
2. 报送方式:请于2022年3月25日前将申报材料原件交至国际交流合作处。同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电子版材料发至dingjing2006@sdjzu.edu.cn(邮件主题:“新文科国际化人才项目申报+院部名称”)。
四、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86361367 13705311909
电子邮箱:dingjing2006@sdjzu.edu.cn
附件:新文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中方高校申报表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2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