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保持全力申博的战略定力,大力发展以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为主的应用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优化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突破,研究生教育教学投入保障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申博强化建设全力推进
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制订的申博工作目标,及时跟进申报工作动态和我校申报指标各项数据,分层次设置申博梯队,有针对性开展强化建设。2019年,我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合格。2020年完成博士授予单位及学科申报,并完成省公示。2021年对标对表全面梳理我校现有学位点基本条件,开通学科带头人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力度。2021年底我校及土木工程、建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成功入选全省博士单位、博士点精准培育计划。2021年组织开展首次研究生教材立项建设,立项资助16本研究生教材的出版,助力申博。截至2022年底,我校4大核心指标及5个学位点近五年持续、稳定满足国家增列博士单位、学位点的申请基本条件,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关键条件大幅提升,已完全具备冲击博士学位授权的竞争力。


全校联动抓好申博工作推进

扎实做细申博资料整理
二、学位点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以专业学位为主的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第三次党代会前的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授权类别9个逐步调整为目前16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授权类别。2019年28个学位点悉数通过全国首轮学位点合格评估,机械工程等3个硕士点顺利通过上级抽评。硕士学位点实现学院全覆盖,学位授权体系不断优化,土木建筑特色、工科为主、工理管文法艺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日益彰显。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加大学科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2019—2023年新增省优博、优硕论文、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20项;新增省教改项目、课程思政项目、优质课程、案例库等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84项;新增省部级导学团队(支)2个、新增省部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32人;2022年获批山东省第九届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研究生教育类省级以上项目立项率达到95%以上。
四、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增长
主动对接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服务需求,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配置办法,统筹规划不同类型研究生发展规模和速度。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形势挑战,严格落实上级规定,健全硬件,完善制度,细化流程,充分发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多年研考工作“零事故、无舆情”。2022年度获评省教育考试优秀考点。

打赢“史上”最难疫情研考战役
学校年报考人数从第三次党代会前的2060人增长到2023年4996人,年招生计划从786人增长到1372人。在校研究生人数2018年底为2059人,截至2023年11月达到3806人,人数增长比例达到85%。
五、导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导师数量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建立导师信息库,对导师学科归属、专业学位类别、研究方向及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梳理和备案。不断完善导师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强化立德树人与具体工作的结合,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执行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动态选拔机制。目前,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44人,其中校内博士生导师33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1。在博士生导师中,100%为教授。2018年我校在岗硕士生导师700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610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90人。2023年在岗硕士生导师1178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1008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70人。硕士生导师增幅达到68%。
六、研究生教育改革持续深化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和规范,构建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全过程培养管理机制,近年来制定(修订)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35项。2020年召开我校首届研究生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力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联合培养基地建设,2022年我校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全部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探索工程硕士改革,2023年土木水利、交通运输2个专业获批省级立项。
七、未来五年学校研究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1.持续推进博士单位申报建设,学位结构实现层次突破
锚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申报目标,精准对标分析,科学谋划申博学科和培育学科,监控相关学科建设工作进展状态,针对短板精确设定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强化博士项目建设,在基于国家绿色建筑领域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力求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全力争取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完善科教融汇机制,强化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依托省级联合培养基地验收,继续强化产教融合建设,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依托烟台产学研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工程硕士改革,稳步推进相关政策落实落细。
3.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评估以评促建
完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制度,明确各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组织开展第二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评估及学位点专项核验工作,通过实施相关学位点评估工作方案,发挥评估在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各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的实现,提高主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4.完善研究生制度和机制建设,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关
规范和完善研究生全过程管理,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学业考核,对相关管理制度和机制予以完善。健全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着力完善学风监管与学术不端惩戒机制,狠抓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督导体系,不断规范教学全过程管理,积极打造研究生高质量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