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工作思路和主要成绩概述
五年来,我校学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以“精心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评价”为核心的学生工作“四维一体”育人格局,打造“一院一特色、一人一精品、一师一导航、一生一规划”思政品牌;深化团学组织改革,创新工作举措,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聚焦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2年学校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和“山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皂角树下”和“一人一精品”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立项;学生工作部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辅导员张辉获评2022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毕研俊获评2023年“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2020年学校共青团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多次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工业工程2018级1班团支部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2023年学校就业工作荣获全省就业工作“集体记功”奖励(全省仅7所本科高校)。
二、具体表述改革发展举措及获奖情况
(一)“四维一体”育新人,实干笃行建新功
强化思想引领。重点打造“筑基讲坛”等思政教育品牌,围绕“一生一规划”,重点开展毕业生离校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升级教育。深耕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先后荣获得山东省高校军事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等荣誉。
建强育人队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培优计划”,搭建“4+1+X”培训体系,打造“学生思政半月谈”等品牌,每年开展培训30余场。2021年以来培育辅导员精品项目120余项,获批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全省2项)。承办第六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我校辅导员获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严格基础管理。推行“日检查、周排名、月通报、年考核”工作法,严格落实“每日例检、每周抽检、每月演练”制度。2022年获批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21—2023年连续3年获批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
强化心理育人。依托“心晴”品牌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四位一体”咨询服务体系,年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500人次;强化宣传引导,以“5.25心理健康节”等节点为依托,年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75场次;强化队伍培训,年均开展心理健康专项培训26场次。近5年50余项研究成果、学生活动获得省级奖励。
健全评价体系。制定并出台《学院学生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10余项,《坚持‘两考核一评价’改革思路,推动学生工作评价改革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山东省2023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教育评价类)。
(二)高举团旗跟党走,奋楫扬帆启新程
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有效。扎实推进政治理论教育,先后开展各类主题教育200余场,8个基层团支部获评全国荣誉,8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国家级荣誉。组建“青年讲师团”,累计宣讲200余场。承办团中央、团省委宣讲会9场,累计开展各类团课1000余场。
实践育人体系更加完善。校内注册登记志愿者17500余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次。推出“沂蒙情”等8项志愿服务品牌,学校“有爱•无碍”志愿服务团队8年持续关注残疾人群体,调研成果受到中国残联的高度评价,绿丝带志愿者协会获评“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以交通工程专业“温拌沥青技术”助力青海省高原冻土路面铺设为代表的40余支实践团队,先后立项国家级重点,连续多次获评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近年来选派60余名优秀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聚焦科技育人,举办“映雪求知”科技文化节,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7项,学校获评“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打造量、质双赢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校级精品文化活动60余项,在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斩获14项奖项,两项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展演,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团学组织活力更加充盈。制定《建大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校—院—班三级团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基础团务工作。
(三)五个聚焦促就业,开拓进取新突破
“五个聚焦”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高质量生源、聚焦高质量指导、聚焦高质量能力培养、聚焦高质量就业市场、聚焦高质量调研反馈,通过“组合拳”护航毕业生就业。2021年,《中国教育报》头版要闻,以“‘五位一体’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题,对学校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
开拓进取,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对就业的满意度93%以上,专业对口度90%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银奖3项,实现国家级奖励新突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列全国“B”档,居全国高校TOP18%。毕业生陈泉江、王亚入选“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陈泉江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三、发展展望
坚持立德树人,继续立足“四个坚持”,持续发挥“两考核一评价”指挥棒作用,持续完善“一院一特色、一人一精品、一师一导航、一生一规划”育人体系,持续构建“精心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评价”为核心的“四维一体”育人格局,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突出思想引领,落实“五育并举”,坚持“三位一体”,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系统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五位一体”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发展。

学生工作“四维一体”育人体系

获评“全省三全育人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和“山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