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

公告栏

首页 > 公告栏 > 正文 公告栏

关于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0-06-24浏览次数:

各学院:

        按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现组织我校师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层次

1.该项大赛于2015年由教育部启动,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曾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2020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高校竞赛排行榜》,列入排行的44个竞赛项目中,该项大赛列第1位。

2.2019年起,山东省教育厅将大赛的参与及获奖情况设为高校分类考核的一个指标,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将定期通报各高校参赛项目报名和校赛组织实施情况。

3.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被列入“国创计划”“省创计划”项目限额申报数量确定的因素。

(二)竞赛资金扶持政策

获山东省金奖每项奖励5万元,对参加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成绩优异的项目进行额外奖励。国赛金奖每项奖励10万元,国赛银奖每项奖励5万元。具体见省赛通知。

(三)可参赛对象

1.全体在校生(含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毕业五年之内已创业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不含在职生毕业生)。

3.在职教师(2020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二、赛事基本安排

1.本届大赛举办“1+3”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和萌芽版块。“3”是3 项同期活动,包括“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优秀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

2.与我校有关的赛道基本情况见高教主赛道主要事宜(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主要事宜(附件2)。

3.优秀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等,将待教育厅的通知下发,另行安排。

三、比赛赛制和日程安排

大赛采用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全国比赛三级赛制,其中:

(一)参赛报名(2020年6月—7 月)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0年6月11日,学校暂定截止时间为7月10日,以此时间报名情况为准,进行校赛及学院报名数据统计。报名说明详见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产品操作手册(学生端)(附件3)。

(二)校级比赛(2020年6月-7月)

1.基本安排。学校比赛分为校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等流程,采取线上形式进行,初定于2020年7月25日前结束,并按省教育厅给的推荐名额,择优推荐项目,校级比赛期间组织专项培训和指导。

2.奖项设定。拟设学校优秀组织单位若干,完成学校核定的所有最低参赛指标的入选;优秀组织工作者16个,名单由各学院推荐,获评者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外出培训机会;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指导的项目获评省级以上奖励和获得校级奖励的指导教师获评;优秀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三)省级比赛(2020年8月)

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

1.省级复赛通过会议评审和网络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专家组会议评审,共遴选出1000个左右项目参加网络评审。通过网络评审,遴选出600个左右项目晋级省级决赛。

2.省级决赛定于2020年8月下旬举办,决出金奖、银奖、铜奖及其他各类奖项。省级复赛、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视疫情形势另行通知。

3.奖项设定。

(1)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共设金奖100个、银奖200个、铜奖300个,具体奖项数额将根据各赛 道报名比例确定。金奖每项奖励5万元。高教主赛道、职教赛道共设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另设“乡村振兴奖”“社区治理奖”“逐梦小康奖”各1个,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以及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获奖项目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

(2)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大赛组委会将为获奖个人颁发获奖证书。

(四)国家级比赛(2020年11月上旬)

1.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奖、银奖、铜奖。

2.高教主赛道

(1)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4个。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5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2)国际参赛项目通过驻外使领馆面向全球征集、合办赛伙伴征集选送、国内高校发动,共产生4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0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3)奖项设置。高教主赛道中国大陆参赛项目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设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参赛项目设金奖40个,银奖60个,铜奖300个。另设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与职教赛道合并计算)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

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每所学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团队总数不超过2个。

全国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2)奖项设置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5个、银奖45个、铜奖140个。设乡村振兴奖”“社区治理奖”“逐梦小康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以及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获奖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四、评审规则

国赛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学校校赛参照该规则执行。

五、工作要求

(一)做好动员与宣传工作。各学院要激励更多学生了解“双创”、投身“双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二)完成参赛报名最低指标。

1.根据省教育厅对参赛率和参赛项目数的要求,以及以报名项目数为基数按50:1的比例,进行分配进入省赛数量的规则,按照各学院须达到25%的在校生参赛率(按照教育厅的要求,2020届毕业生纳入在校生的基数),学校核定了各学院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低指标,详见《各学院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低指标分配表》(附件4)。

2.学校强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情况考核,在就业创业工作评估中将完成参赛指标和获奖情况作为重要指标。

3.各学院指标完成情况将面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布。

(三)各学院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各学院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发动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大赛,鼓励已创业教师报名参加师生共创组的比赛。

六、级选拔材料报送

本次学校初选不收打印版材料,只收取电子版材料,具体如下。

1.时间要求。请各学院整理本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上完成报名的参赛项目资料,并推荐优秀项目进入学校初赛(名额不限,在网上报名的不一定全部报送,学院可组织进行内部培训和评选,以提高项目质量和入选校复赛的可能性,在筛选中质量明显很差,不具有推荐参加校赛价值的请不要推荐),填写《山东建筑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汇总表》(附件5),于2020年7月10日周五下午4:00前,以学院为单位,打包发送至邮箱cyxy@sdjzu.edu.cn,邮件主题格式为: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压缩文件)。

2.材料电子版按以下格式整理:

(1)项目申报材料文件夹命名格式:2020+学院+项目名称(例:2020+土木学院+栋梁之“材”—改性速生杨木的开发与推广),申报材料中含1分钟展示视频、4分钟展示PPT、项目计划书等,命名格式分别为项目名称+展示视频、项目名称+展示PPT、项目名称+计划书,(例:栋梁之“材”—改性速生杨木的开发与推广+展示视频,栋梁之“材”—改性速生杨木的开发与推广+展示PPT,栋梁之“材”—改性速生杨木的开发与推广+计划书)。

(2)项目汇总表命名格式:2020+学院+“互联网”大赛汇总表(例:2020+土木学院+“互联网”大赛参赛汇总表)

(3)项目汇总表命名格式:2020+学院+“互联网”大赛汇总表(PDF版)(例:2020+土木学院+“互联网”大赛参赛汇总表)

(4)学院材料汇总文件夹命名格式:2020+学院+“互联网”大赛项目材料(例:2020+土木学院+“互联网”大赛参赛材料)

七、工作交流与咨询方式

1.工作群。为方便有关事宜和通知发布的即时性,便于申报项目的学生咨询,特设立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群QQ群,请申报参加的团队负责人加入QQ群,群号:1126173814,申请进群请按照“学院+团队名称+负责人姓名”格式填写入群申请及群备注名,各团队只允许1名负责人加入。

2.工作电话。联系人:张兆强  电 话:0531-86361898

                                      杨   超   手 机:15668362013  


附件: 附件1: 高教主赛道主要事宜.docx

             附件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主要事宜.docx

             附件3: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产品操作手册(学生端).pdf

             附件4:各学院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低指标分配表.xlsx

             附件5:“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汇总表.xls




招生就业工作处  团委  教务处  研究生处 科研处

2020年6月24日